手巾

作品数:179被引量:11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薛佳薇李琳青陈晓扬关瑞明张瑛更多>>
相关机构:华侨大学绍兴振德医用敷料有限公司宁波玛珂威尔服饰有限公司佐治亚-太平洋消费产品有限合伙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明代“汗巾”考
《艺术设计研究》2024年第6期33-41,共9页宋伶俐 陈芳 
教育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编号:NHFZ20240003)的阶段性成果。
“汗巾”作为明代日常佩巾,与明代的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关系紧密,而关于“汗巾”的定名、形制、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无定论,其概念常与“帨巾”“手巾”“手帕”混淆。本文藉由明代各类佩巾的比较研究,辨析明代几种佩...
关键词:明代 汗巾 帨巾 手巾 手帕 
杨大爷的大手巾
《中国出入境观察》2024年第4期92-92,共1页徐红云 李丽雯(图) 
印象中,皮肤黝黑、身材瘦小的杨大爷整个夏季就一种装束:头戴一顶草帽,身穿一个大裤衩,肩披一条大手巾。草帽破了边,只能挡住半边太阳;大裤衩烂了口,似乎从来没有换过;大手巾旧得发黄,好像只有那一条。杨大爷是典型的农民,也是农民的典...
关键词:吃苦耐劳 种庄稼 勤俭节约 农民 
《诈妮子调风月》中金代女性装束含义考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23年第1期153-164,共12页孙改霞 
元杂剧《诈妮子调风月》中多次出现金代妇女装束“包髻、团衫、腰裙、绸手巾”,学者对这一装束所体现的意义多有争议。但据文献记载,这一装束本身并不能体现人物等级身份,能体现等级身份的是这一装束所使用的材料以及装束上的饰品。除...
关键词:调风月 包髻 团衫 绸手巾 
门罗主义是霸权主义的“绣手巾”被引量:1
《历史评论》2023年第2期52-56,共5页章永乐 
当美国试图改变其他国家边界或干涉其他国家内政时,它的政治修辞,通常会诉诸一种自下而上的政治正当性原则--不是君权神授和王朝正统主义,而是人民的权力和人民的同意。但是,致命的扭曲之处在于,美国执政精英经常宣称自己把握乃至代表...
关键词:门罗主义 霸权主义 君权神授 政治修辞 人民 正统主义 自下而上 正当性原则 
漳州非遗艺术在幼儿园活动开发的探索 ——以漳州闽南语童谣《手巾歌》绘本创作活动为例
《花溪》2022年第33期0064-0066,共3页陈蓉 
文山壮族“手巾舞”的文化价值研究
《黄河之声》2022年第3期29-31,共3页许乔贵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滇东南彝族壮族传统手巾舞的文化交流互鉴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A2020YW08)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传统习俗也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而有的传统文化必须得以传承,才能增强民族自信。在文山地区的节日里,壮族人民会以盛装迎接节日,跳着热烈的“手巾舞”,庆祝五谷丰登,意蕴丰富。因此,本文通过概述文山壮族“...
关键词:文山壮族 “手巾舞” 文化价值 
论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手巾花”的训练价值
《戏剧之家》2020年第23期150-150,共1页王廷璋 
"手巾花"作为东北秧歌舞蹈最具特色的表现手段,具有很强的训练价值。丰富的"手巾花"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手腕的灵活性及全身协调能力,各种"手巾花"技巧的巧妙运用,更是外化了表演人物特征,展现了东北秧歌舞蹈风格特色,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手巾花” 东北秧歌 训练价值 汉族民间舞 
文山壮族传统舞蹈探析
《艺术家》2020年第4期133-133,共1页白云武 
文山学院科研项目“云南壮族民间舞蹈研究”(项目编号:16WSY08)的结题成果。
一、文山壮族代表性传统舞蹈的分类(一)文山壮族纸马舞纸马舞在文山流传的区域比较广,是壮族祭祀性的丧葬舞蹈,2006年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名录,舞者大多数为中老年妇女,纸马舞的主要动作是跳、转、踢、抖,通过模仿马的动...
关键词:传统舞蹈 纸马舞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老年妇女 丧葬舞蹈 文山壮族 广南县 手巾舞 
云南壮族民间手巾舞风格特征探析
《大观(论坛)》2020年第3期48-49,共2页石少奇 
壮族手巾舞是云南壮族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舞蹈形式,兼具代表性与独特风格,是壮族人民优秀的历史文化缩影。以当前壮族研究成果为根据,围绕"风格特征"进行探索,对壮族手巾舞因功能属性、审美情趣的变化而产生的个性化与共性化的舞蹈风格...
关键词:云南壮族 手巾舞 风格特征 
内蒙古西部民歌中方言民俗词语所反映的文化现象研究——以羊肚子手巾、牛鼻鼻鞋、仰衬为例被引量:4
《汉字文化》2020年第2期60-62,共3页田润娜 
自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一大批集中反映内蒙古西部地域特色的地方民歌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传唱。而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方言作为晋语区最富有特色的方言之一,亦为这些为...
关键词:内蒙古 民俗 词语 民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