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断裂带

作品数:234被引量:576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李海兵张伟王焕樊腊生司家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地质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汶川地震断裂带碳质来源、赋存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6
《地质学报》2016年第10期2567-2581,共15页刘江 李海兵 司家亮 刘栋梁 王焕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编号41402181;41330221)资助的成果
不同尺度研究表明,碳质主要以五种方式赋存于汶川地震断裂带中:1断层角砾内部、未受破坏的初始赋存状态;2断层泥中弥散状分布的棱角状碳质碎屑;3滑动面两侧碳质脉;4碎裂岩化碳质脉,其分支灌注断层泥和断层角砾带裂隙;5地震主滑移面石墨...
关键词:碳质 赋存状态 来源 形成机制 构造意义 汶川地震断裂带 
映秀-北川断裂带中垂直断裂带走向的NW-SE向构造和汶川地震被引量:5
《地质学报》2016年第6期1041-1061,共21页崔军文 王连捷 邹长春 孙东生 彭诚 陈威威 李宗凡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Dynamics,MLR;Institutes of Geology,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China)和国家科技专项《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项目研究成果
通过汶川科学钻探钻孔地质实体(岩芯)的构造研究、非弹性应变恢复法(ASR法)地应力测试,结合区域构造和汶川地震NW向余震带的综合分析,提出沿映秀-北川断裂走向的狭窄范围内存在一组NW-SE向构造,其总体产状为:走向N48°W,倾角中等,与映秀...
关键词:汶川地震 映秀-北川断裂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 NW-SE向主导挤压构造应力场 地质实体 NW-SE向构造 NE-SW向局部挤压构造应力场 
地表探槽断裂岩岩石磁学揭示汶川地震断裂带不同滑移机制被引量:10
《地质学报》2015年第12期2250-2265,共16页刘栋梁 李海兵 李德贵 孙知明 司家亮 王焕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项目(J1312);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4075801;1212011220264);自然科学基金(41520104006;41330211;41202143)联合资助的成果
岩石磁学能揭示岩石的磁性矿物组合,通过断裂岩不同的磁性矿物组合可揭示地震过程中磁性矿物变化、地震摩擦温度及地震滑移机制等基础地震地质问题。2008年Mw 7.9级汶川地震使两条断裂带同时发生地表破裂,包括映秀-北川和灌县-安县断裂...
关键词:汶川地震 映秀-北川地震断裂 灌县-安县地震断裂 岩石磁学 地震滑移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