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构造带

作品数:80被引量:28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郭良迁徐杰高战武王治华纪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国家地震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天津市地震局青年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荥经—马边—盐津地震构造带中北段构造特征分析被引量:1
《四川有色金属》2020年第1期43-46,共4页黎厚富 
荥经—马边—盐津地震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边界地带,其南段地震活动较频繁,曾发生过多次强震、大震,受到广泛关注,而中北段的研究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该区域的发震能力评估。本项研究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查明了该带中...
关键词:荥经—马边—盐津带中北段 地震构造带 构造特征 
中国大陆现代垂直形变图集的编制与资料整编
《中国科技成果》2020年第1期20-21,共2页 薄万举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重点专项(2015FY210400)。
地震预报是世界科学难题,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后就开始了地震监测预报的探索和研究.大地测量是众多研究技术手段之一,几十年来在主要地震构造带实施了大量的地震精密水准测量,用于研究地壳形变及其与地震孕育发生的规律,用于强震中长...
关键词:精密水准测量 地壳形变 中长期预报 地震监测预报 资料整编 同震形变 地震构造带 大地测量 
涿鹿地震前区域形变特征
《国际地震动态》2018年第8期14-14,共1页纪静 
天津市地震局青年基金(YB201803)资助
2014年9月6日,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40.3°N,115.4°E)发生MS4.3地震,震源深度10 km,发震构造位于延庆—矾山盆地北缘断裂。涿鹿地区位于首都圈西北部的延怀盆地。在研究区域内有北北东向唐山—磁县地震构造带和北西向张家口—渤海隐...
关键词:地震前 涿鹿县 形变特征 ITRF2005 地震构造带 CA软件 平差计算 张家口市 
基于GPS观测的天津地区形变应变场与构造活动被引量:1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8年第6期614-619,共6页纪静 郭良迁 张文朋 
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天津市地震局青年基金(yb201803);中国地震局老专家科研基金(201730)~~
2006~2015年天津地区GPS连续观测站形变和应变计算结果显示,天津地区形变场和应变率场变化复杂,存在南北分带和东西分带特征。天津地区形变场和应变场主要受控于唐山-磁县地震构造带和张家口-渤海地震构造带等多组活动断裂的切割作用。
关键词:GPS 形变场 应变场 主应变率 剪应变率 地震构造带 
地震活动性参数在地震危险性判断中的应用
《国际地震动态》2017年第8期130-132,共3页张双凤 张小涛 赵志远 
张家口-渤海地震构造带(简称张渤带)在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历年来备受关注,特别是1991年后张渤带西段的晋冀蒙交界区多年来被确定为地震危险区,中部的首都圈地区、东段的秦唐及环渤海地区,又是近年来中等地震活跃的地区.大家从来没有...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参数 地震危险性 环渤海地区 应用 晋冀蒙交界区 地震构造带 地震危险区 首都圈地区 
天堂的颜色——经典阿坝(八)之凤凰涅槃
《资源与人居环境》2017年第3期32-39,共8页李忠东 谭祎波 
5.12之殇 汶川,因汶水得名,是中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地处四川盆地西北缘,龙门山脉和邛崃山脉分别位于县域东北与西南部.龙门山是四川强烈地震带之一,自公元1169年以来,共发生过破坏性地震25次,其中里氏6级以上地震18次.1657年4月21日...
关键词:汶川特大地震 地震带 地震构造带 地带 水磨古镇 
基于GPS观测的张渤带形变被引量:3
《华北地震科学》2016年第3期37-41,共5页纪静 郭良迁 陈聚忠 
天津市地震局青年基金项目(20131021)
收集整理了研究区内近年来5期的GPS区域观测站和27个GPS连续观测站数据,在解算站坐标的基础上,计算得到了GPS区域站水平形变和GPS连续站垂直形变。分析研究了张家口-渤海地震构造带(张渤带)近期形变状态,得出张渤带在2011—2013年时段...
关键词:GPS区域站 地震构造带 水平形变 垂直形变 
基于GPS观测的张渤地震带垂直形变
《国际地震动态》2015年第9期92-92,共1页陈聚忠 郭良迁 塔拉 
2015年度老专家科研基金(201503)资助
研究区位于113.4°~122.2°E,36.5°~41.8°N范围,该区域北部在地质构造上位于燕山隆起带,西部是太行山隆起,东南部是冀渤拗陷.区域内有北东向延庆-阳原盆地构造带,有东南部-南部的北东向华北平原地震带和中部北西向展布的张家口-渤...
关键词:地震带 GPS观测 垂直形变 地震构造带 东南部 地质构造 阳原盆地 华北平原 
基于GPS观测的张渤带区域地壳形变
《国际地震动态》2015年第9期94-94,共1页陈阜超 郭良迁 陈聚忠 
包括张家口—渤海地震构造带(简称张渤带)在内的首都圈区域是我国东部构造活动强烈地区之一,自有记载以来曾发生过M≥463的地震11次。因此,利用GPS区域站数据资料研究现今地壳形变状态和张渤带的形变趋势,对于中长期地震趋势分析...
关键词:GPS观测 地壳形变 地震构造带 地震趋势分析 构造活动 数据资料 首都圈 张家口 
祁连山地震构造带沙层应力仪观测记录与地震活动初步分析
《地震研究》2014年第1期39-45,171,共7页程建武 郭雪莲 董治平 郑卫平 
甘肃省地震局(所)地震科技发展基金(2012M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2129)联合资助
采用2008年在祁连山地震构造带上兰州观象台和嘉峪关中心台架设的两台沙层应力仪4年多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沙层应力记录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初步探讨了沙层应力记录与强震孕育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沙层应力记录在一定程度上...
关键词:地震活动 沙层应力记录 应力变化 祁连山地震构造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