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精确定位

作品数:24被引量:522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陈运泰杨智娴郑月军于湘伟靳玉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地球物理学报》《地震地质》《地震学报》《内陆地震》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岗山水库库区蓄水前后三维速度成像研究被引量:1
《科技创新与应用》2022年第11期1-18,共18页庄园旭 丁勇 杜瑶 冯静 康宏 王余伟 
四川省地震局地震科技专项(LY1811);四川省地震局科学技术处科研项目(CDT-XCHPD-GW-C-[2020]-003)资助。
利用大岗山水库地震监测台网2014年2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记录的数据,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获得大岗山水库库区蓄水前后三维速度结构及地震精确定位结果。成像结果显示库区速度结构存在明显横向不均匀性,蓄水前后速度结构未发生较大变...
关键词:大岗山水库 层析成像 速度结构 地震精确定位 
2019年碌曲震群精定位分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1年第S01期58-61,共4页窦喜英 王恩利 张丽琼 梁永平 李敏娟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博士基金项目;基于多源空间数据融合技术的地形变形监测应用研究(项目编号:X2019A-196);地面三维激光扫描(TLS)监测结构及地表(DSM)形变精度研究(项目编号:2019-ZD-163)。
1研究背景震群是地震序列的一种形式,其发震构造历来是地震研究的关注点之一。而双差定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震群序列的分析研究中。甘肃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各种强度的地震发生频度较高,震群发生概率也相对偏高。
关键词:碌曲震群 地震精确定位 多阶段定位法 
基于双差定位方法的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地震精确定位被引量:1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1年第1期26-34,共9页郭伟 刘甜甜 范玲玲 李贵明 赵策 陈浩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局长基金课题(项目编号:2019JC15)。
针对测震台网定位存在偏差的问题,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08—2019年9月内蒙古测震台网及周边台站记录的内蒙古中西部地区4410个地震事件进行重新定位。研究表明,利用双差定位方法重新定位后地震分布更集中,更符合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地...
关键词:双差定位方法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 地震精确定位 
基于双差定位法的“霍山窗”中小地震精定位被引量:1
《科技资讯》2020年第27期52-55,共4页朱厚林 陆栋梁 陶方宇 应允翔 周志 刘浩 龙剑锋 
基于地震双差定位法,对霍山区域测震台网所记录的2011—2015年期间,本地59次Ml≥1.0地震进行重新精定位,得到了57条地震定位结果。精定位结果显示:一方面提高了地震的定位精度,从精定位结果来看,其分布更加集中;另一方面震源深度分布更...
关键词:双差定位法 霍山地震窗 地震精确定位 震源深度 地震构造 
2013年通辽5.3级地震及余震的破裂特征讨论被引量:6
《地震地质》2018年第3期685-697,共13页韩晓明 张帆 陈立峰 李娟 胡博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重点地区地震预测预警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示范"资助
对比使用了2种速度模型,采用Hypo DD方法对通辽5.3级地震序列进行了精确定位,采用CAP方法反演了5.3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精确定位后的小震分布和区域应力场定量拟合了发震断层面参数,综合判定了通辽5.3级地震的断层面几何形态、破裂...
关键词:通辽5.3级地震 破裂特征 断层面拟合 地震精确定位 震源机制 
水库区地震精确定位研究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年第3期39-40,共2页庄园旭 杨正刚 杜兴忠 江晓涛 胡兴尧 
利用北盘江地震台网2012年2月至2012年12月记录到的1513次地震的震相目录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法进行精确定位,定位后到时均方根残差减小至0.036s,获得了北盘江流域1136次地震事件的精确定位结果。精确定位结果显示,地震分为两个地震丛集,...
关键词:双差定位 地震定位 精确定位 
双差定位法在小湾水库库区地震精确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4
《防灾减灾学报》2016年第4期75-80,共6页高洋 闵照旭 叶建庆 何家斌 
利用双差定位法对小湾水库库区的16个地震台2011年至2012年的地震目录资料进行重新定位,得到了更精确的震源参数。定位结果显示了小湾水库库区地震震源分布的更加精细的图像;揭示出该地区地震活动与活动构造的密切关系;并对原始目录和...
关键词:双差地震定位法 小湾水库库区 地震重定位 
海南岛及邻区地震精确定位及断裂构造分析被引量:10
《地震研究》2014年第2期216-221,323,共6页徐晓枫 王惠琳 陈小敏 
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海南岛及邻区地壳S波Q值成像研究"(XH12037Y)资助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2000~2012年海南岛及邻区ML≥1.0的1 035次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得到了820次地震的重定位结果.结果显示:重新定位后的结果大大改善了原地震定位的精度,且部分震群更加集中密集,并向断裂带趋近;震源深度分布更为合理...
关键词:双差定位法 海南岛及邻区 震源深度 地震构造 地震活动 
台站钟差对地震精确定位的影响
《高原地震》2014年第2期20-22,共3页张佑龙 金艳 方素贞 朱生水 
对地震编目工作中遇到的影响地震精确定位的台站钟差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准确识别台站钟差并对其原因进行探讨,提高了地震编目产出数据的准确性。
关键词:台站钟差 地震定位 观测报告 
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被引量:143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年第6期1064-1072,共9页陈运泰 杨智娴 张勇 刘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090291)资助
本文概述作者在龙门山断裂带中、小地震精确定位、地震活动性以及2008年汶川MW7.9(MS8.0)地震和2013年芦山MW6.7(MS7.0)地震破裂过程等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断裂带不但是一条规模宏大的断裂带,也是一...
关键词:芦山地震 汶川地震 地震精确定位 地震破裂过程 地震危险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