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文化

作品数:74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徐力恒刘晓黄克琴顾素芝康茹更多>>
相关机构:牛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安徽新华学院江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时代的镜像:早期现代英国书信文化与《李尔王》中的书信叙事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08-119,233,234,共14页汤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20XJC752001);四川大学创新火花项目库“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中国形象探究”(2018hhf-53)。
书信在早期现代英国有非常广泛的使用,并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书信文化。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中,书信不仅作为道具出现,更是时代的镜像。莎士比亚在作品中全面展现了书信这一言语媒介与戏剧艺术的完美相融,其中《李尔王》是书信出现次...
关键词:早期现代英国社会 书信文化 莎士比亚 《李尔王》 书信叙事 
漫谈书信文化
《初中生辅导》2024年第21期14-15,共2页陈芳烈 
书信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不说以“结绳记事”为代表的始于西周时期的实物信件,即便从文字书信出现时算起,中国的书信文化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城关镇西郊睡虎地一座战国末年秦墓出土的木...
关键词:结绳记事 中国传统文化 成语典故 现代邮政 睡虎地 书信文化 鸿雁传书 民信局 
常州举办“做龙的传人、展书信文化”集邮护照、个性化邮票颁发活动
《东方企业文化》2024年第2期26-28,共3页弘毅 晓阚(摄) 晴天(摄) 
本刊讯2024年2月15日,淅淅沥沥的春雨,湿润着青果古巷,常州市状元邮局里春意盎然。来自常州市的20多位青少年学生聚集在此,参加由常州市集邮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和潞城邮政支局联合主办、常州市纺织工会和相关社团联合承办的“做龙的...
关键词:龙的传人 邮政支局 青少年学生 个性化邮票 集邮 潞城 常州市 护照 
《书简阅中国》中书信文化的情感共鸣和集体记忆建构
《西部广播电视》2024年第3期132-135,共4页李雨格 
由人文历史纪录片大师金铁木执导的新作《书简阅中国》把握时代热点,将创作关注点回归到书信文化的内容本身。通过对历史书信的回溯与创新性表达,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历史的魅力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该纪录片以短小精悍的篇幅凝练了...
关键词:书信文化 《书简阅中国》 集体记忆 情感共鸣 
2023第三届(上海)书信文化节落幕
《上海集邮》2023年第12期61-61,共1页许雨舟 
0月31日下午,“2023第三届(上海)书信文化节”颁奖仪式于邮政大楼中庭举行。今年5月起,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共同举办了2023年第三届(上海)书信文化节活动.
关键词:上海市分公司 文化节 (上海) 中国邮政集团 第三届 书信 邮政大楼 
重拾书信文化,对冲“唯快不破”
《党建文汇(上半月)》2023年第2期60-60,共1页丛子钰 
生活在加速,这是千真万确的。互联网的浪潮冲来了新型媒介,也让书信等传统媒介退潮。20年前,“文学死了吗”这个话题曾掀起热议。20年后,短视频、知识付费等新型媒介早已深入人心,并快速刷新人们的阅读和认知方式。新媒介的送代,让人们...
关键词:传统媒介 短视频 新型媒介 新媒介 互联网 艺术创作 信息交流 情感沟通 
尺素传“情”——中华优秀传统书信文化对大学生德育的启示
《学生·家长·社会》2022年第37期0127-0129,共3页江雨婷 
大学生德育关系着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全球化伴随而来的多元文化和多元思想的渗透使得部分青年大学生呈现出传统道德观念淡薄、价值取向多元、理想信念缺失等现状。中华优秀传统的书信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书信文化 大学生德育 高等教育 
《书简阅中国》:传统书信文化的当代传播被引量:2
《电视研究》2021年第12期72-74,共3页姚刚 
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8jyxm0108〉;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术新人”培育计划〈项目编号:1812000024165〉阶段性研究成果。
《书简阅中国》是国内首部以古代书简为题材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本文认为,《书简阅中国》在题材价值挖掘上,通过彰显书信个体生命经验的个性特征和集体情感记忆的共性价值,奠定书信文化当代传播的基础;在文本叙事安排上,通过框架建构...
关键词:《书简阅中国》 书信文化 当代传播 
切实可行的四条修业方法--曾国藩家书(下)
《老同志之友(上半月)》2021年第8期39-39,共1页毕宝魁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国的书信文化历史悠久,家书则是书信中最代表中国人家国情怀的部分,它既有社会历史研究价值,又独具人文情感,是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文化符号。本栏特邀辽宁大学教授毕宝魁先生为您精彩讲述“家书”。
关键词:人文情感 家国情怀 曾国藩家书 辽宁大学 文化符号 中华传统文化 书信文化 
中国最早的家书
《老同志之友(上半月)》2021年第1期39-39,共1页毕宝魁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国的书信文化历史悠久,家书则是书信中最代表中国人家国情怀的部分,它既有社会历史研究价值,又独具人文情感,是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文化符号。本栏特邀辽宁大学教授毕宝魁先生为您精彩讲述“家书”。
关键词:人文情感 家国情怀 辽宁大学 家书 文化符号 中华传统文化 书信文化 精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