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列杂交

作品数:421被引量:1925H指数:1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闫喜武崔党群陈如凯王成辉邓祖湖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华中农业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孔雀草杂交组合遗传效应分析被引量:8
《中国农业科学》2014年第12期2395-2404,共10页潘晨 胡燕 包满珠 艾叶 何燕红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3PY08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1647)
【目的】孔雀草(Tagetes patula)是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花卉,具有很高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优势育种是培育草花新品种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探究四倍体孔雀草优势育种后代是否具有杂种优势,并分析其遗传效应,为孔雀草的优势育种提供理论依...
关键词:孔雀草 不完全双列杂交 杂种优势 配合力 遗传力 
合浦珠母贝双列杂交家系的建立与遗传分析被引量:17
《水产学报》2010年第1期26-31,共6页谷龙春 李金碧 喻达辉 黄桂菊 刘建业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1A13);国家"八六三"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A409);广东省科技计划(2006B20201063)
以采自广西北海(B)、广东徐闻(X)、海南三亚(S)的3个不同养殖群体的合浦珠母贝为亲贝,按照完全双列杂交的方式,建立了9个交配组合,每个组合10个家系,共90个家系。出苗经60d养殖后,比较各家系的育种值,并对家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关键词:合浦珠母贝 遗传育种 双列杂交 家系 
双列杂交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1
《长江蔬菜》2008年第06X期1-4,共4页余中伟 向长萍 
双列杂交设计及其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分析组合材料的特点,从而为筛选出符合目标性状的优良亲本组合提供一强有力的工具。由于双列杂交能提供关于组合材料变异遗传成分和杂交后代的实际表现能力,而且在遗传中可以研究数量性状基因的相互作...
关键词:双列杂交 作物 遗传育种 
色稻碾米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被引量:8
《作物品种资源》1997年第4期1-4,共4页张名位 彭仲明 
以6个色稻和1个普通稻品种为材料,采用7×7完全双列杂交法分析色稻主要碾米品质性状糙米率的遗传及其与主要营养品质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色稻糙米率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显性作用和加性作用都重要,基因的平均显...
关键词:色稻 糙米率 双列杂交 遗传效应 水稻 
我国几个陆地棉品种枯萎病抗性的遗传分析被引量:9
《作物学报》1996年第5期550-554,共5页冯纯大 张金发 刘金兰 郭介华 孙济中 
根据Hayman(1958)方法对4个抗病品种和4个感病品种共8个亲本及其8个半双列杂交组合的F_2代的平均病级进行双列杂交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存在加性和显性效应,无上位性,以加性效应为主;抗性呈不完全显性,受一对基因控制,广义...
关键词:陆地棉 枯萎病 双列杂交 配合力 棉花 抗病育种 
四倍体棉花抗螨性的双列杂交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10-14,共5页张金发 吴征彬 郭介华 刘金兰 孙济中 
农业部重大基础研究资助
用3个抗螨海岛棉与6个感螨陆地棉亲本配制36个F_1代组合,根据螨害级别进行了双列杂交分析。试验中抗螨性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占主导地位,亲本的抗螨水平与配合力效应十分吻合,3个海岛棉螨害轻,它们的配合力效应负值较大,陆地...
关键词:陆地棉 海岛棉 抗螨性 双列杂交 育种 棉花 
陆地棉枯萎病抗性的双列杂交分析被引量:6
《棉花学报》1994年第3期189-192,194,共5页张金发 吕复兵 郭介华 刘金兰 孙济中 
在发病严重而均匀的田间病圃中,对4个抗病品种和4个感病品种的8个亲本及其28个F1(无反交)进行抗枯萎病性鉴定。发现亲本的抗性水平与其配合力效应、显性作用大小是基本一致的,以苏棉3号、中棉所12和鄂62—1抗性最高,...
关键词:陆地棉 枯萎病 双列杂交 配合力 Hayman—Jinks 
甘蓝型油菜芥酸含量的双列杂交分析被引量:5
《中国油料》1990年第2期14-19,共6页刘定富 刘后利 
对甘蓝型油菜四种纯合芥酸基因型的双列杂交F_1、F_2和回交世代,按Hayman—Jinks方法进行了分析。t^2检验、b(Wr,Vr)回归分析及Wr—Vr的方差分析都表明,双列杂交F_1、F_2及回交世代的芥酸含量均不存在非等位基因互作,符合加性显性模型...
关键词:油菜 甘蓝型 芥酸 含量 双列杂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