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时期

作品数:50被引量:4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赵兴元韦庆远白新良李海生原彦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云南大学北华大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更多>>
相关期刊:《史林》《中国收藏》《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江苏教育》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早期民间青花的风格表现研究被引量:1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4年第6期50-51,共2页王超 吴可 
清初期的青花山水瓷画是继承明末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较明末的青花山水来说又实现了风格转变的一大步,尤其是康雍时期对整个清王朝的民间青花山水瓷画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清初民间青花瓷画不仅在风格上有着独属于这个时期的艺术特...
关键词:青花山水 顺治时期 康熙时期 雍正时期 
国家治理视角下清初逃人法的政治困境——以顺治时期“窝隐逃人罪”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为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139-148,共10页张一弛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MOOC+在线翻转+主体交互:高校思政课深度学习法的探索与运用”(CDDB22168);北京市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故事-问题-道理-价值’:思政课四阶递进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202210053004);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阶段性成果
清初为整治旗下奴仆逃亡的“逃人”问题而出台严酷的“逃人法”,对窝隐逃人的行为惩罚特重,成为清初“虐政”之一。“重惩窝隐”的规定发轫于入关之初根据明律制定的临时管制措施,在满人推动下升格形成正式法律制度。因应于清朝国家构...
关键词:国家治理 逃人法 顺治 八旗 满汉关系 
清顺治朝江南政策探赜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40-45,共6页彭志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中国历代地方志版刻插图整理与研究”(21CF188)。
定鼎北京后,顺治帝对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的对汉政策多有继承、发展,表现在江南地区,威压怀柔兼具是其总体特征。威压恫吓主要方式包括凸显民族文化、严禁讲学结社、镇压抗清运动、整肃思想秩序等;怀柔同化主要手段包括礼遇前朝帝王、...
关键词:顺治时期 江南政策 威压恫吓 怀柔同化 
清顺治时期直隶督抚演变考
《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第13期204-206,共3页刘洱 
内蒙古民族大学市校合作项目“西辽河文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20020)。
顺治早期为了镇守边关,在沿袭明朝地方建制的基础上,对直隶地区推行多个行政长官共同管理的模式:先后设立了顺天巡抚、保定巡抚、天津总督(巡抚)、宣府巡抚、宣大总督和直隶河南山东三省总督。随着清代实力的逐渐增强,为提高行政办事效...
关键词:清代 顺康时期 直隶地区 督抚制度 
陕西商洛丹凤县凤冠山石窟调查简报
《西部考古》2022年第2期80-104,共25页冉万里 周艺欣 尚雪健 孙满利 
陕西省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的资助(项目编号:C2021-007)
凤冠山石窟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龙驹寨镇西街社区北1千米的凤冠山上,现存17座窟及2个龛。该处石窟是秦岭以南地区开凿的规模大、形制保存较完整的石窟群,其始凿时间大约为明万历时期,盛于清顺治至乾隆时期,嘉庆时期仍有续凿。石窟形...
关键词:陕西 商洛 凤冠山石窟 佛坛窟 佛殿窟 万历时期 顺治时期 乾嘉时期 
从顺治时期书风趋尚审视清初状元帖学探索的双重性
《江苏教育》2021年第65期27-31,39,共6页赵晓娇 
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状元群体书法观念研究”(2020SJA1032)阶段性研究成果;2019年度江苏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博士基金项目(19XFRX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从明至清初的书法风尚形成了在朝与在野的两个对立范畴。在此影响之下,状元对帖学的探索呈现出工整与狂放的双重风格:既有忠于朝廷的欧体书法,代表着官方干禄体;也有承袭“遗民书风”,一展任情恣性的行草书是对当世正统艺术美学的反叛...
关键词:状元 清代 帖学 
范礽与清初白鹿洞书院考述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1年第7期44-49,共6页张劲松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江西书院辞典编纂研究”(17JY02);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江西家谱书院文献与书院文化研究”(YG2017287)。
清顺治末期,江西南康府推官会稽人范礽兼任白鹿洞书院洞主。范礽主洞时多有作兴之举,先后主持增补明嘉靖桑乔《庐山纪事》和天启李应昇《白鹿书院志》,恢复洞学科举等。范礽兴修书院既是明清鼎革后政局初定时地方治理的需要,也与范氏出...
关键词:白鹿洞书院 范礽 顺治时期 
清顺治时期对紫禁城中轴线上建筑的重修
《北京文博文丛》2020年第1期11-16,共6页白炜 
紫禁城中轴线初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南起午门,北至神武门,全长960米①(图一)。紫禁城中轴线建成后由于战乱、火灾等原因不断重修,其中顺治时期(1644—1661)对紫禁城中轴线上建筑的重修是其发展变化中的重要一环。本文拟在既有研究...
关键词:清顺治 明永乐 中轴线 紫禁城 顺治时期 时间框架 神武门 重修 
顺治时期浙江县志编修与地方秩序——以处州府松阳、遂昌、龙泉、宣平四县为例被引量:1
《中国地方志》2019年第4期53-63,I0003,共12页徐鹏 
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海外浙江旧志存藏现况研究”(项目编号:15NDJC214YB);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基地——专门史学研究成果之一
以顺治时期浙江处州府4部县志为例,经过文本释读,阐析乱世修志背后纷繁复杂的修志群体与心态,并进一步讨论此期县志编修于地方秩序恢复的意义。文章旨在言明明清易代并未中断县志编修的传统,现实的无序反而为参与其中的人员提供了某些...
关键词:顺治 处州府 县志编修 地方秩序 
河务初创:清顺治时期黄河“岁修”的建立与执行被引量:9
《史林》2019年第3期77-87,219,共12页潘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重大项目“西北地区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17JJD770012)研究成果
顺治朝作为清代河务运作的起点,其执行方式和效果对结束明末清初的“河患”乱局、稳定漕运、开创清朝河务管理方式等都非常重要,但学界对本阶段的黄河管理方式却长期忽视。明清两朝对黄河管理都非常重视,万历六年一七年潘季驯兴“黄淮...
关键词:清代 顺治 黄河 岁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