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居

作品数:52被引量:7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周波喻明红陈一罗言云辜彬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西部》《工业建筑》《四川水泥》《西南航空》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交融于川--西南交通大学民居研究学术史脉络
《新建筑》2024年第5期134-138,共5页张宇 沈中伟 
文章回顾了西南交通大学民居研究的发端和演化历程,尝试厘清其学术脉络。西南交通大学研究团队传承了中国营造学社的现场调研传统,重访了学社在四川调查的民居,汲取了学社的调研方法。团队关注四川民居建筑与聚落背后的逻辑生成,深入研...
关键词: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营造学社 民居研究 四川民居 季富政 
符号学视角下传统川西林盘的现代转译被引量:2
《砖瓦》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魏文莉 杨璠 
自我国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以来,许多人逐渐意识到乡土作为人与自然联系最真实的纽带,是人们稳态的物质基础和宁静的精神力量来源。乡土民居作为农村人生活城市人体验的重要载体,成为建筑师的重要研究和设计对象。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
关键词:转译设计 建筑符号 林盘聚落 四川民居 乡村振兴 
20世纪40年代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栗峰山庄旧址复原及修缮设计研究被引量:1
《建筑史学刊》2023年第3期137-156,共20页毛葛 孙娜 
1940—1946年间,为避战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往四川李庄板栗坳。为进行西南诸省古建筑调查,中国营造学社曾对栗峰山庄建筑群进行了详细的测绘和拍照记录。本文介绍了笔者所在团队基于实地测绘和对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的研究,对...
关键词:四川民居 中国营造学社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乡土建筑中的类型学--以明月村阡陌塔驿站为例被引量:1
《建筑与文化》2021年第9期2-7,共6页李沄璋 孙禄鹏 王昊舒 
现代乡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乡村民居建造技术和效率的提升,但是乡村建筑的地区传统特性并未得到应有的传承,反而出现了不同乡村建筑盲目趋从于城市建筑样式,从而导致乡村不良发展的现象。基于此背景,阡陌塔驿站的设计运用了类型学的分析...
关键词:乡土建筑 建筑类型学 四川民居 明月村 乡村教堂 
四川民居传统小青瓦性能改良研究被引量:2
《新型建筑材料》2020年第11期33-36,共4页许卓雅 石杨 周波 
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2019YFS0488)。
通过对四川民居传统小青瓦保温隔热、抗压性能以及防水现状分析,提出小青瓦+空气间层+小青瓦、小青瓦+羧基化纳米纤维素凝胶与木质纤维混合物+小青瓦、小青瓦+纳米气凝胶板+小青瓦、双层小青瓦+苔藓植被等4种改良措施,并以民间常用修补...
关键词:传统小青瓦 四川民居 保温隔热 防水性能 
浅谈四川民居中的建筑设计方法论
《风景名胜》2020年第6期0066-0066,共1页王虹婷 
建筑设计方法论属于当今比较新兴的领域,其研究对象主要以建筑设计为主,并全面揭示了设计活动的本质与结构体系,对建筑设计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建筑本体出发,通过对四川民居的建筑材质、建构、空间、艺术特点的研究并探讨出四...
关键词:四川民居 设计方法论 建筑设计 
四川汉族地区传统民居中因地制宜的建造智慧——浅析四川汉族地区传统民居中的竹编夹泥墙被引量:3
《四川水泥》2019年第5期336-336,共1页何晶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表现出很强的地方性特点。作为承载当地人民生活的真实载体,民居的营造是当地居民因地制宜的适宜性选择,是居民根据其生活习惯、生产需要和文化习俗等因素并结合当地自然环境与乡土材料的综...
关键词:传统民居 四川民居 竹编夹泥墙 
四川汉地大木工艺研究(一)——化“曲”为“直”被引量:3
《古建园林技术》2018年第4期6-12,共7页赵芸 汤诗伟 
四川民居,是南方穿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建筑实物而较少涉及营造技艺。调查、记录、总结传统建筑工艺,结合构架形制、节点构造、工匠区系、地理方言区划廓清四川传统建筑及工艺内部的区域分野,对于建筑文化研究和...
关键词:四川民居 营造技艺 穿斗结构 弯木 
浅析四川民居庭院空间构成要素及意境营造
《西部皮革》2018年第13期117-118,共2页郭绯绯 
四川民居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社会文化丰富。本文对四川庭院空间的构成要素进行分类和细化,并分析了四川庭院空间的意境营造。在分析现代景观设计回归传统的基础上,探讨了传统民居庭院空间要素与现代庭院景观设计的结合。
关键词:四川民居 空间构成要素 意境营造 
浅析四川民居被引量:2
《四川建筑》2018年第2期28-29,共2页许森 
四川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地形、文化,使得地区能够长久繁荣昌盛,这造就了具有高超技艺、能够持续发展的并有区域特色的民居建筑。文章从四川民居的建筑结构,建筑空间,美学,保护与发展等方面做出分析。
关键词:四川民居 特点 传统建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