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杂33

作品数:8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郭艾蒋义明师常俊谭学林张树华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8750部队云南省种子管理站腾冲县种子管理站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农村科技》《云南农业》《杂交水稻》《农业科技通讯》更多>>
相关基金: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滇型杂交稻滇杂33高产制种技术研究被引量:5
《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1期29-30,32,共3页龙辉 
水稻制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能否制定科学合理的制种方案,是制种成败的关键。滇型杂交稻滇杂33制种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要获得理想的制种产量,在技术上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培育带蘖壮秧。事实证明,培养良好的花粉供体和花粉...
关键词:杂交稻 滇杂33 高产 制种技术 产量 经济效益 
滇杂33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云南农业》2009年第5期13-13,共1页尹可鉴 
滇杂33系云南农业大学选育而成的粳杂新品种,审定号为:滇审稻200402号。2006年引入腾冲县种植,分别安排在马站乡、北海乡、腾越镇等进行多点试验及新品种展示,经专家组多点测产验收,平均亩产646.5kg,一般亩产530-620kg。
关键词:栽培技术要点 新品种展示 特性 特征 云南农业大学 多点试验 腾冲县 专家组 
杂交粳稻滇杂33高产制种技术被引量:2
《杂交水稻》2009年第2期42-42,56,共2页王正明 郭艾 谭亚玲 
滇杂33(榆密15A/滇农R-3)是云南农业大学选育的杂交粳稻组合,2004年10月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在云南省各粳稻区种植表现出优质、高产、抗病的特点。根据滇杂33多年制种实践,并结合双亲主要特征特性,总结了该组合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杂交粳稻 滇杂33 制种技术 
杂交粳稻滇杂33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2008年第6期125-126,共2页张德恒 陈朝改 
滇杂33我县2006年引入进行多点试验、新品种展示,2007年办高产示范样板,同时在生产上推广种植。在栽培上采用新的旱育秧技术,培育多蘖壮秧,规范化栽培,建立合理的个体和群体结构,科学配方施肥、管水、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其结果表现为高...
关键词:杂交稻 滇杂33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滇杂33在宜良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
《云南农业》2005年第8期22-22,共1页艾文喜 申海滨 
滇杂33在宜良县示范种植,具有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米质优、抗稻瘟病等特点,产量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7.13%~18.24%,生育期稍长,本文介绍了其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滇杂33 特征特性 示范种植 栽培技术 种植表现 高产栽培 栽培技术要点 杂种优势 抗稻瘟病 主栽品种 
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滇杂33的选育与应用被引量:7
《杂交水稻》2005年第4期16-17,44,共3页陶光喜 郭艾 蒋义明 洪汝科 荣英 李铮友 师常俊 张树华 谭学林 
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昆科20001013)
滇杂33是用滇Ⅰ型不育系榆密15A与新育成的优良恢复系滇农R-3组配而成的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具有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米质较优、适应性广等特点,2004年10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
关键词:滇型杂交粳稻 滇杂33 选育 
2004年云南省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简介
《中国农村科技》2005年第7期7-8,共2页李全衡 
关键词:云南 水稻 “榆杂34” “滇杂33” “云粳优1号” “宏成20” “云超7号” 品种来源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滇杂33通过审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72-72,共1页陶光喜 
滇型杂交水稻是云南农业大学独创的一种杂交稻类型.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一直致力于滇型杂交稻的应用研究.继2002年"滇杂31"、"滇杂32"通过省级审定之后,云南农业大学稻作所新近选育成功的杂交粳稻新组合"滇杂33"于2004年10月通过云...
关键词:云南农业大学 品种审定委员会 滇型杂交粳稻 新组合 稻作 滇型杂交稻 滇杂31 研究所 云南 省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