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体制

作品数:98被引量:695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张卫平任重翁晓斌何德平鲍旭峰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民事程序法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德国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读《民事诉讼法与社会意识》有感被引量:1
《民事程序法研究》2017年第2期227-237,共11页任重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事诉讼法与民法衔接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6FXC036)的阶段性成果
一、初衷与局限翻译莱波尔特教授的《民事诉讼法与社会意识》并构思一篇评论性文章的初衷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莱波尔特教授是德国民事诉讼法学名家,其部分学术主张已经成了德国通说,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对他的了解还十分有限,...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 辩论原则 协同主义 职权探知原则 体制转型 
既判力作用范围的相对性:法理依据与制度现状被引量:1
《民事程序法研究》2015年第2期204-220,共17页林剑锋 
一、既判力作用范围相对性的含义既判力是判决一经确定就不允许当事人再行争执的确定力,正是这种判决效力的存在,才使纠纷或事项"既决"的法律意义获得载体,进而使司法活动具有形成和维系社会秩序、使社会生活圆满运行的作用。就这个意...
关键词:既判力 执行异议之诉 民事诉讼法 诉讼标的 判决效力 司法裁判 相对性原则 诉讼体制 程序保障 诉讼请求 
也谈“司法能动”——对中国语境下司法能动的思考
《民事程序法研究》2011年第1期1-5,共5页张卫平 
"司法能动"这一概念俨然成了近来学界最热门的概念,许多学者和实务专家也对司法能动本体论及周边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有些看法颇有见地和深度。也许是笔者理解不够或视角的原因,总觉得这些议论还有未点到之处或没有达到应有的点...
关键词:中国语境 现实主义法学派 超越法律 诉讼体制 诉讼效率 立法原意 现代法律制度 西方国家 法律的权威 
论中国式辩论原则之消解
《民事程序法研究》2010年第1期83-97,共15页霍海红 
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诸多民事诉讼法学教科书均从《民事诉讼法(试行)》(1982)第10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对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和《民事诉讼法》(1991)第12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总结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
关键词:辩论原则 民事诉讼法 当事人主义诉讼 民事诉讼当事人 释明权 职权主义 民事案件 诉讼体制 民事证据 
诉讼迟延、案件管理与对抗制——英美民事诉讼案件管理运动对传统对抗制的影响被引量:1
《民事程序法研究》2010年第1期325-341,共17页百晓锋 
长期以来,英美学者都习惯将"对抗制"(adversary system)作为本国诉讼制度的基本特征,并与大陆法系的"纠问制"(inquisitorial system)相对应。然而,从上世纪后半期开始,这种对抗制诉讼体制却随着案件管理运动的开展发生了一定变化。在强...
关键词:对抗制 诉讼迟延 管理运动 民事诉讼案件 诉讼体制 证据开示 审前程序 诉讼程序 庭审程序 民事司法 
“小改”的意义
《民事程序法研究》2008年第1期3-6,共4页张卫平 
21世纪初,《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民事诉讼法的学者为本次修改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亢奋。但与学界的高度期望不同,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没有大改,甚至中改。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 司法问题 再审制度 提起再审 执行制度 再审事由 民事诉讼程序 诉讼体制 修改过程 诉讼 
论诉讼指挥权被引量:2
《民事程序法研究》2006年第1期141-195,共55页何德平 
第1章导论1.1民事诉讼指挥权的界定1.1.1民事诉讼指挥权的定义:观点与分歧从笔者所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关于民事诉讼指挥权概念的界定,主要有如下几种表达:
关键词:当事人主义诉讼 诉讼体制 诉讼程序 释明权 民事程序 诉讼行为 阐明权 诉讼请求 程序规范 证据调查 
民事地域管辖:理念的转换与制度的完善被引量:2
《民事程序法研究》2006年第1期56-65,共10页郭翔 
在人们的印象中,民事诉讼中的地域管辖制度是一项十分杂乱的制度。地域管辖的杂乱并不是因为《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复杂。《民事诉讼法》管辖一章有关地域管辖的条文总共只有14条,十分简单。然而正是这简单的规定导致了司法实践中许多问...
关键词:地域管辖 民事诉讼法 专属管辖 协议管辖 管辖法院 诉讼体制 人民法院管辖 起诉条件 司法实践 民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