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当事人

作品数:216被引量:384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刘敏徐迪锋李浩陈刚邵明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完整陈述机制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94-104,124,共12页何煊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青年基金(22YJC820026);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23]23)。
当前司法实践中,当事人陈述的运用具有无意识、无区分及无序化特征,削弱了当事人陈述制度的应有功能。当事人完整陈述机制作为民事证据制度的衍生构建,旨在促进诉讼当事人开展基于法律秩序的实践性商谈,减少法官在事实认定过程中的认识...
关键词:当事人陈述 完整陈述机制 诉讼效益 构建方式 
民事审判庭审实质化问题研究——以民事诉讼当事人庭审话语输出为视角
《公民与法(综合版)》2024年第11期34-37,共4页关卓隽 
语言是法律权力得以实现、实施的必要机制。要揭示庭审中权力与权利的具体运作行使,就要研究作为法律的界定性要素--微观话语。当前的庭审运作体系中,当事人的庭审话语规则是诉讼参与各方权力博弈的集中体现,也是直接言辞原则的直接体...
关键词:民事诉讼当事人 民事审判 权力与权利 直接言辞原则 有效行使 实质化 权力博弈 话语规则 
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证明责任分配——以“否认”与“抗辩”为视角
《区域治理》2023年第26期132-134,共3页管聆羽 
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决定了一方当事人承担的诉讼法律风险,司法实践中尤其涉及自然人民间借贷和家事纠纷案件,经常出现因证据不足,孤证不立,导致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因而由承担证明责任主体承担败诉风险。裁判审理中对于当...
关键词:证明责任 否认 抗辩 适用规则 
律师调查令“有令难行”数字化助力破解
《法制与社会》2023年第6期62-64,共3页王春 吴攸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谁主张,谁举证”。律师调查令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调查取证时,经当事人和代理律师书面申请并获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批准,由人民...
关键词:民事诉讼当事人 书面申请 律师调查令 律师权利 代理律师 司法资源配置 司法效率 被调查单位 
诉源治理背景下民事诉讼当事人诉权行使的规制 以Z省丫市人民法院近三年相关情况为样本
《中国审判》2022年第4期84-87,共4页郑策 陈修丽 郑晓 
实行立案登记制后,“逢诉必理、逢案必立”成了部分公众对法院工作的理解。这一朴素解读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为缓解立案难局面而设立的“立案登记制”的初衷,重复起诉、多头虚假诉讼、无理缠诉等现象逐渐出现。本文从Z省Y市人民法院司法...
关键词:立案登记制 民事诉讼当事人 虚假诉讼 诉权 立案难 人民法院 不当行为 缠诉 
论民事诉讼当事人程序利益的合理分配——以诉讼保全责任保险费用的负担为切入点被引量:1
《北京社会科学》2020年第8期98-108,共11页陈欢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民法典制定背景下程序法与实体法融合机制研究”(17YJA820017)。
中国现行立法对于诉讼费用的界定仅限于调整当事人和法院之间的关系,而将当事人之间的费用关系调整排除在外。因此,目前诉讼保全责任保险费用不属于中国的法定诉讼费用,其负担不能简单遵循法定诉讼费用的“败诉者”承担规则。诉讼保全...
关键词:程序利益 负担规则 保全 责任保险 私法自治 
论虚假诉讼罪的司法适用
《公民与法(检察版)》2020年第7期53-54,共2页张吟 
虚假诉讼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以虚构法律关系、捏造案件事实方式提起民事诉讼,或者利用虚假的法院裁判、调解书及仲裁裁决、公证文书申请执行,使法院作出错误裁判或执行,以获取非法利益的恶意诉讼行为。近年来,滥用司法审判程序提起的...
关键词:民事诉讼当事人 虚假诉讼 非法利益 申请执行 公证文书 审判程序 仲裁裁决 案件事实 
我国部分民事案件当事人妨碍诉讼心态之缘、型、纠
《思想战线》2020年第2期124-131,共8页胡思博 
北京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对虚假仲裁的查明与规制”阶段性成果(18FX017);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创新年度青年项目“民事检察监督的技术规则研究”阶段性成果(18ZFQ82004)
诉讼心态是社会观念的写照,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和延续关系。我国部分民事案件当事人在当前社会观念下,存在妨碍诉讼的不当心态,表现为一味追逐个人实体权益之目标下的程序效益忽略、逐利性诉讼动机下的诉讼态度摇摆、虚假诉请和证据的广...
关键词:民事诉讼当事人 社会观念 诉讼心态 引导与规范 
以诉讼体制转型为视角的民事诉讼当事人调查取证权保障探究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16-21,共6页闫岩 
我国民事诉讼体制正在由职权干预型向当事人主导型的转化。体制转型中较为突出的变化就是提供证据的责任由法院转移到当事人。但是,在证据制度上依然留有浓厚的职权主义的色彩,对当事人调查收集调证据的制度保障不足。参考证据开示制度...
关键词:证据制度 证据开示 证据交换 调查令 
支持理论下民事诉讼当事人法律意识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5
《法学研究》2020年第1期27-51,共25页冯晶 
西南政法大学2018年校级科研资助项目(2018XZQN-07)的成果
传统研究重视“法的供给”视角,致力于创设“良法良制”。通过转向“对法的需求”视角,本研究基于支持理论和法律意识理论,访谈了142名四类常见民事诉讼案件的当事人。本研究发现,当事人对司法的信赖分为“特定支持”和“普遍支持”两...
关键词:法律意识 司法公信力 特定支持 普遍支持 司法改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