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蹬技术

作品数:18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罗炯李立刘卫国李强仲崇文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体育大学西南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未来英才》《中国科技信息》《丝路视野》《山东体育科技》更多>>
相关基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的科学踏蹬技术探究
《丝路视野》2019年第30期99-99,共1页阮雄英 
在自行车运动中,运动员的踏蹬技术与其成绩密切相关,科学、合理的踏蹬技术往往会有助于运动员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本文对足踏板角度与足用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对下肢作用在踏板上力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
关键词:自行车运动 踏蹬技术 训练 
自行车运动的核心技术及相关脊柱核心稳定性原理被引量:1
《康复学报》2017年第4期47-50,共4页周国庆 钱华春 李华 姚新苗 
浙江障碍人群骨与关节疾病治疗及康复研究工程项目(ZJXL-CL-201612*);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0号];浙江省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GZS2012015)
目的:探讨自行车运动的核心技术及其与脊柱核心稳定性理论之间的联系。方法:通过文献调查研究自行车运动骑行的核心技术,包括车上定位技术与踏蹬技术,分析其中的腰椎、颈椎核心稳定性机制,包括四肢发力时与提肛、收腹的协同,身体左右摆...
关键词:自行车运动 车上定位技术 踏蹬技术 核心稳定性训练 脊柱退行性疾病 
自行车运动踏蹬技术分析与训练被引量:1
《未来英才》2016年第15期239-239,共1页刘涛 
自行车运动踏蹬技术是否合理直接导致着运动员成绩的好坏,本研究从物理学角度和生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足踏板在四种不同角度下,下肢作用在踏板上力的关系,重述了“死点”的概念.并且提出了当踏板位于“死点”位置时合理的下肢用力方法...
关键词:自行车运动 踏蹬技术 训练 
对自行车运动员踏蹬技术的探讨被引量:1
《搏击(体育论坛)》2010年第8期63-,70,共2页阎立恒 
文章从力学的角度和形态学方面,对自行车踏蹬一周中的受力情况,选取六个点(6个角度)的踏蹬技术特征,来进行分析研究,以帮助运动员形成正确的踏蹬骑行动作。
关键词:自行车 踏蹬 技术 死点 提拉 
次最大强度下改变坐角、坐高对自行车踏蹬技术影响的实验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119-123,共5页罗炯 
西南大学博士基金资助课题(课题编号SWUB2006029)
实验确证了恢复阶段驱动时相段的存在,但对踏蹬处于恢复阶段中的技术本质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有效的骑车技术,提拉踏板并不是为了产生驱动力,而是确保下肢环节链稳定快速的跨越上下死点区域的需要;在高功率输出下,前蹬阶段增加峰力矩比...
关键词:坐角 坐高 踏蹬技术 生物力学 因子 
次最大强度下改变坐角、坐高对骑行影响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第8期1076-1080,1095,共6页罗炯 
基金项目: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在次最大强度下改变骑行变量坐角与坐高,结果表明:恢复阶段的曲柄角速度及膝、踝关节轨迹特征的理论论证与实际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参与本次实验的自行车运动员坐角不应小于72°、坐高不低于106%TH的定位较为合理;初步确认了踏蹬...
关键词:运动学特征 坐角 坐高 踏蹬技术 指标 
赛车场自行车比赛中踏蹬技术的应用及对比赛的影响被引量:1
《体育师友》2005年第6期55-57,共3页刘伟 
关键词:赛车场 运动成绩 自行车比赛 踏蹬技术 工作效率 训练方法 
对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更要科学训练被引量:2
《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14B期167-167,共1页路秋光 
关键词:青少年 自行车运动员 科学训练 踏蹬技术 弯道技术 专项力量 
自行车项目生物力学研究的国内外现状被引量:13
《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第3期54-56,共3页李强 刘卫国 
通过文献法,介绍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自行车项目的踏蹬技术、自行车的设计与改进、自行车骑行时的阻力、录像解析等方面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并对自行车项目的一些运动生物力学问题进行了初步理论探讨。
关键词:自行车 运动生物力学 踏蹬技术 
如何掌握正确的 骑行技术
《中国自行车》2005年第2期39-39,共1页光新 
要想玩好自行车,首先要掌握正确的骑行姿势,轻松踏蹬,自如操车,可避免不必要的肌肉紧张,降低能量消耗,保证力量和技术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骑行技术 自行车 骑行姿势 踏蹬技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