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证

作品数:372被引量:910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梁华龙陈明张长恩张喜奎陈萌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半夏泻心汤证“木乘土”病机探析被引量:3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年第12期1932-1933,1937,共3页邓菊 马俊杰 王紫薇 周春祥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半夏泻心汤现广泛用于治疗以“痞、呕、利”为主证的脾胃中焦病症,目前对于该方的病机认识仍较多停留于寒热错杂、升降失常、中焦痞塞。笔者在《伤寒论》相关条文的启发下,从五脏的生理病理联系、方义配伍、煎煮方法、近代医家的临床运...
关键词:伤寒论 半夏泻心汤 土虚木乘 抑木扶土 
从瓜蒌桂枝汤证探讨“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痓”被引量:2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年第3期400-402,431,共4页宋文鑫 张雪亮 
该文试图通过《金匮要略》对“痉病”的相关论述阐发“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痉”的内涵,探讨瓜蒌桂枝汤证的病因是风邪与温邪同时致病,提出瓜蒌桂枝汤证的肺热病机,并指出“柔痉”为瓜蒌桂枝汤证之重症,“柔痉”的基本病机为热盛伤津,筋脉...
关键词:瓜蒌桂枝汤 痉病 柔痉 温邪 肺移热于肾 痉脉 
麻黄汤证“营阴郁滞”病机溯源与辨析被引量:6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年第8期1062-1064,共3页周易 陈萌 张冬梅 张迪 
张仲景用麻黄汤治疗太阳伤寒证。本文探讨了“寒伤营”说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分析了麻黄汤证证候,对比了太阳中风与伤寒营卫二气变化,发现寒伤卫分,卫气郁闭,不得泄越,机体处于失开状态,营卫俱强形成麻黄汤证,与营气关系不大。相比较,太...
关键词:麻黄汤 寒伤营 病机内涵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的主要症状辨析被引量:11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年第4期570-571,共2页刘金星 
麻黄附子细辛汤为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的代表方。结合临床病例分析,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身体疼痛,兼见嗜睡、咽痛、痰有咸味等症状,具有沉脉或微细脉,是太阳少阴两感证的主要症状,致病机理为阳虚受寒。麻黄附子细辛汤可温少阴之阳,祛...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 太阳少阴两感证 沉脉 微细脉 
半夏泻心汤证病机新解被引量:9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年第12期1392-1393,共2页张兴涛 张伶燕 余瀛鳌 
半夏泻心汤证之病机历代医家众说不一,其中清·医家柯韵伯"寒热之气互结"之说影响最广,后有"脾胃湿热"、"脾寒和胃热互结"等观点。笔者认为"寒热之气互结"、"脾胃湿热"、"脾虚和胃热互结"在理论上难以理解,结合脾胃之生理功能、生理特...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  脾主升清 胃主降浊 清浊相干 
小柴胡汤证浅见被引量:2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年第4期353-354,共2页郑兴刚 陶汉华 
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小柴胡汤证的相关条文看出,小柴胡汤证不能等同于少阳病,小柴胡汤不能简单地视为少阳病主方,"半表半里"不能理解为小柴胡汤证病位而主要是指在有太阳表证的同时兼有少阳、阳明、太阴、少阴或厥阴病证。
关键词:小柴胡汤证 少阳病 主方 半表半里 
张仲景桂枝汤方证相关问题的研讨被引量:3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年第12期1106-1106,1118,共2页赵鸣芳 
桂枝汤所治太阳中风是感受风邪引起。卫强营弱的实质是营卫俱弱,中焦虚寒是其根本原因。温中补虚,健运中焦,生化营卫气血是桂枝汤解散外邪、调和营卫的基础。桂枝汤作用多途,不可偏执。
关键词:桂枝汤证 病因 病机 治法 方剂 
白虎汤证的脉症研究被引量:6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年第11期857-858,共2页张友堂 潘雪 
收集整理白虎汤古今医案214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白虎汤证的脉症进行归纳,探寻该方证的主症、兼症和舌脉的一般规律,总结后世医家对于白虎汤证的不同认识;通过这些方面的探索,为白虎汤证的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新途径。
关键词:白虎汤 证候 辨证 
青蒿鳖甲汤证探析被引量:4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年第3期34-34,共1页杜美君 
青蒿鳖甲汤证探析杜美君(北京工人疗养院北京100041)青蒿鳖甲汤,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吴鞠通治疗温病后期虚热的代表方剂。《温病条辨·下焦篇·十二》:“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鳖甲汤主之。”“夜热早凉”发病原...
关键词:青蒿鳖甲汤 中药 方剂 临床应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