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鬲

作品数:77被引量:221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忠培李晓健李宏飞褚旭田建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故宫博物院西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收藏》《当代人》《四川文物》《故宫博物院院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晚商殷墟小型墓随葬陶鬲的若干问题被引量:1
《三代考古》2021年第1期301-321,共21页常怀颖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先秦时期中原与边疆冶金手工业(课题编号:17ZDA219)”;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课题“太行山东麓戎狄的华夏化”阶段性成果
一、缘起作为晚商王朝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大邑商"无论等级、规模、人口、物质文化发达程度,还是人员与文化来源的多样性,都远超同时期的任何城邑。在任何地域生活的人群,必然需要应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生活在殷墟不同来源的人群...
关键词:大邑商 商王朝 物质文化遗存 陶鬲 经济与文化 殷墟 葬仪 晚商 
从封堵陶窑火门的陶鬲管窥商周时期烧(灰)陶观火的技术选择被引量:1
《三代考古》2021年第1期621-627,共7页王迪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商周都邑制陶作坊研究(批准号:18CKG012)”的资助
1987年,在陕西长安沣西遗址范围内的张家坡村发现一处罕见的遗迹现象:在西周晚期一号陶窑(下文简称Y1)火膛口(即火门)塞了一件完整的陶鬲,口部向内,三足向外。或许由于这一遗迹现象罕见,至今未见有学者讨论。本文分析相关考古资料,认为...
关键词:商周时期 西周晚期 张家坡 陶鬲 灰陶 口部 还原气氛 陶窑 
商文化后期在东方地区的发展被引量:4
《海岱考古(辑刊)》2017年第1期424-446,共23页燕生东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方地区商代考古研究”(13BKG00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三五”重大项目“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传承创新研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李华团队(NO.tsqn20161024)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以今山东省为中心,包含豫东、苏北、皖北的东方地区,在夏代中晚期至商初为岳石文化分布区,大约商代早期之末,商文化和商王朝势力进入该地区。自此之后,东方地区西部就逐渐纳入殷商文明体系内,并成为商王朝东土范围。很早就有学...
关键词:聚落群 商王朝 青铜器 第三阶段 车马坑 苏埠屯墓地 青铜礼器 殷墟文化 考古学文化 殷商文化 大辛庄遗址 绳纹陶鬲 
试论鲁北地区的珍珠门文化被引量:2
《中原文物》2015年第4期23-27,110,共6页魏峭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12&ZD133)阶段性成果
珍珠门文化作为商周时期的东夷文化,首先发现于胶东地区。随着鲁北地区考古材料的丰富,特别是潍坊汇泉庄、淄川北沈马等遗址的发掘,表明以素面红陶鬲为代表的非典型商周文化遗存应属于岳石文化之后珍珠门文化的范畴。鲁北地区作为珍珠...
关键词:素面红陶鬲 商周时期 东夷 民族融合 
陕西淳化枣树沟脑遗址出土西周陶鬲的科技分析
《硅酸盐通报》2014年第3期646-650,共5页严小琴 凌雪 孙丽娟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195)
陕西省淳化县枣树沟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古代陶器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能很好地反映陶器的种类和烧制工艺等信息。本文采用数码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多种仪器分析了陕西淳化枣树沟脑遗址出土的一件...
关键词:枣树沟脑遗址 陶鬲 X射线衍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