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血栓

作品数:258被引量:681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李连达刘政高云华谭开彬尚德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山东中医学院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微循环学杂志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体外血栓形成后血液的流变性变化及体外血栓形成试验的规范化操作被引量:9
《微循环学杂志》2008年第4期27-29,共3页刘剑刚 马鲁波 钱民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199772061)
目的:观察体外模拟血栓形成后剩余血液的流变学变化,并探讨体外血栓形成试验的规范化操作。方法:采用30例健康人静脉血液,一部分抗凝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细胞计数,另一部分不抗凝,于Chandler环内模拟血栓形成后,再测定剩余血液的...
关键词:体外血栓形成 血液成分 流变性 规范化操作 试验 血流动力学 血液流动 力学效应 
芪丹通脉片对大鼠血栓形成及血液粘度的影响被引量:9
《微循环学杂志》2006年第1期37-39,共3页龙铟 王宗仁 马静 行利 李晶华 林成仁 
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课题(2000B07)
冠心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脏病,也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心血管病之一,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治疗费用是预防费用的数十倍到数百倍,极大地增加了个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因此,研制防治冠心病的药物有着重要的...
关键词:体外血栓形成 芪丹通脉片 血液粘度 大鼠 临床意义 纯中药制剂 冠心病 心血管病 人类健康 上升趋势 
502例中老年血瘀证患者血脂与体外血栓形成指标的检测被引量:1
《微循环学杂志》2003年第2期67-67,68,共2页龚梅芳 汪春明 蒋文弘 
关键词:中老年人 血瘀证 血脂 体外血栓形成 血液流变学 血液循环障碍 
体外血栓形成对紫外线照射的效应
《微循环学杂志》2000年第3期32-33,共2页刘树林 张周良 丁立新 马巍 
目的 :研究人体外血栓形成对紫外线体外照射的效应。方法 :(1)紫外线 (UV)剂量 2 6 1.17mJ/cm2 、照射面积 12 0cm2 ,局部照射 2 0名脑血栓恢复期患者左侧臀部一次。(2 )检测其照射前后体外血栓形成的长度、湿重及干重、优球蛋白溶解时...
关键词:体外血栓形成 效应 紫外线照射 心脑血管病 
血脂与体外血栓形成的关系被引量:1
《微循环学杂志》1996年第2期24-25,共2页许先金 朱保民 禹鲁民 彭银祥 
应用国产DJH-I型调速单型血栓形成仪,对474名45岁以上成人体外血栓形成进行了检测,同时检查血脂水平。另外对部分隐性体外血栓阳性者及正常人的红细胞膜荧光偏振度(P)和微粘度(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隐性体外血栓阳...
关键词:血栓形成 血脂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性和体外血栓及血小板聚集测定的分析
《微循环学杂志》1995年第3期51-51,共1页朱建中 李迅 张曙云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性和体外血栓及血小板聚集测定的分析朱建中,李迅,张曙云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子,其血液动力性质改变与流变性分不开[1]。因此作者对61例健康人与56例高血压病人进行血液粘度、体外血栓和血小板...
关键词:高血压 血液流变学 体外血栓 血小板聚集 
微量阿司匹林对血液流变性、体外血栓形成及凝血机制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2
《微循环学杂志》1995年第1期29-30,共2页胡柏成 唐海江 李爱平 
通过观察微量阿司匹林(M-ASA)对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血液流变及凝血机制作用表明,M-ASA不仅能明显抑制血小板释放TXA2,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栓指数Q值,而且可明显改善红细胞聚集性及变形能力。但对全血粘度...
关键词:阿司匹林 血液流变学 血栓形成 凝血酶原 
腔隙性脑梗塞与血液流变学五大血症关系的研究
《微循环学杂志》1992年第3期55-56,共2页杨春娥 于天文 刘伟 冯秀琴 
本文报道的85例病人均经CT检查确诊为腔隙性脑梗塞,分别对其血液流变性、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率及血脂进行检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绝大多数腔梗病人上述的检验有改变,其中血液凝固性增高尤为显著。作者着重从五...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塞 血液流变学检查 体外血栓形成 血小板聚集率 高凝血症 血液流变性 统计学处理 显著性检验 血液凝固性 CT检查 高粘血症 病人 
ATX—Ⅱ治疗脑梗塞的评价附204例报告被引量:2
《微循环学杂志》1991年第1期39-40,共2页刘泽霖 管锦霞 刘敏涓 谭获 周涛 郑德灏 彭南生 丁宏泉 王春林 
ATX—Ⅱ系南方眼镜蛇蛇毒的A、J组分,具有抗凝、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快红细胞电泳速度与抗体外血栓形成的功能。采用ATX—Ⅱ0.25~0.5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日一剂,7~10日为一疗程,二疗程后评价。共治疗脑梗塞204例(104例...
关键词:脑梗塞 低分子右旋糖苷 体外血栓形成 5%葡萄糖液 疗效评价标准 总有效率 恶心呕吐 眼镜蛇蛇毒 血小板聚集 消化道反应 电泳速度 学术会议 复方丹参 综合治疗 维脑络通 过敏反应 红细胞 二疗程 脑血管 对照组 副作用 血发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