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预应力梁

作品数:47被引量:20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张耀庭熊辉霞方德平熊学玉王寿生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工业建筑》《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特种结构》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自振频率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体外预应力梁动力特性分析的两种数值分析方法被引量:3
《振动与冲击》2012年第24期168-171,共4页方德平 
提出2种计算体外预应力简支梁动力性能的方法:①假设体外筋与转向座之间可自由滑移,由接触单元进行模拟;②假设转向座与体外筋之间铰接无滑移。方法①的计算结果表明:体外筋面积和偏心距的增加,可增加第1阶频率;对其他奇数阶的频率影响...
关键词:简支梁 体外预应力 自振频率 滑移 动力分析 
体外预应力梁动力特性的能量法分析被引量:8
《振动与冲击》2012年第1期177-181,共5页方德平 王全凤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803850001);华侨大学科研启动费项目(07BS508)
不引入解析法中体外筋预拉力增量与梁中点振动位移成正比的假设,提出用能量法分析体外预应力梁动力特性。由于不引入解析法中的假设,梁自振频率也更准确,与数值解吻合良好。计算结果表明:解析法低估了体外筋对第1自振频率效应;高估了对...
关键词:简支梁 体外预应力 能量法 自振频率 动力分析 
非对称线型体外预应力梁自振频率特性分析被引量: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5期483-488,共6页彭丽 
上海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基金(SK200875)
体外预应力技术在结构加固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为了全面分析体外索各种线型布置下体外预应力梁的动力性能,运用结构动力学知识给出了较为精确的体外索非对称线型布置的体外预应力简支梁自振频率计算公式.Ayaho Miyamoto等人给出...
关键词:体外预应力梁 振动频率 体外索 对称线型 非对称线型 线型系数 
体外预应力梁动力特性分析的一种新方法被引量:8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第4期66-71,共6页方德平 王全凤 
高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200803850001);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8H0029)
提出了两个假设:在第1自振频率计算中,体外筋预拉力增量产生的弯矩图等效为梁第1振型的比例图,忽略了体外筋对其他自振频率的效应。这两个假设改进了文献[5]中的体外筋预拉力增量与梁跨中位移成正比的假设。建立了体外预应力梁的动力平...
关键词:简支梁 体外预应力 振型 自振频率 动力分析 
直线形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自振频率分析被引量:2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51-53,共3页徐飞鸿 周凯 熊辉霞 
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固有频率的分析和计算是研究其动力性能的基础。本文进行了1根直线性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动力试验,测得了试验梁在张拉阶段的频率变化。为了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本文推导了直线性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频率...
关键词:体外预应力梁 动力性能 自振频率 刚度修正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自振频率分析被引量:11
《工程力学》2008年第A02期173-176,共4页熊辉霞 张耀庭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基金;武汉市建委重点支持项目(50378041)
该文进行了3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动力试验,试验表明:在张拉阶段,试验梁的自振频率随预加力的增大而提高,这是与传统的线弹性理论分析结论相反的;张拉开裂之后,试验梁的自振频率明显下降。为了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运用相关文献中...
关键词:体外预应力梁 自振频率 刚度 试验 动力性能 
直线布筋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自振频率分析被引量:3
《建筑结构》2007年第S1期690-692,共3页熊辉霞 张耀庭 
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固有频率的分析和计算是研究其动力性能的基础。进行了1根直线性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动力试验,测得了试验梁在张拉阶段的频率变化。为了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推导了直线性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频率计算公式,...
关键词:体外预应力梁 动力性能 自振频率 刚度修正 
体外预应力梁自振频率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被引量:2
《铁道工程学报》2005年第2期34-37,共4页张耀庭 
本文利用动力学原理推导了体外预应力简支梁的自振频率计算公式,并通过六根不同布筋方式的体外预应梁的动测试验,讨论了该公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实用性。
关键词:自振频率 实验研究 预应力梁 体外 预应力简支梁 动力学原理 计算公式 动测试验 布筋方式 实用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