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战谈判

作品数:305被引量:9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军事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邓峰沈志华牛军齐德学宋晓芹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科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马良山反击战:志愿军首次诸兵种协同作战
《党史纵横》2024年第11期58-59,共2页王会方 
马良山反击战,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组织的首次步、炮、坦、工等诸兵种协同作战的经典阵地争夺战。在马良山反击战中,志愿军全歼英军第二十八旅苏格兰皇家边防团一营,不但有效配合了开城停战谈判,而且成功积累了诸兵种协同作战的实...
关键词:兵种协同 抗美援朝战争 停战谈判 协同作战 志愿军 实战经验 有效配合 争夺战 
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中国人民志愿军反“绞杀战”斗争全析
《政工学刊》2024年第9期93-95,共3页关小宇 孔鹏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后方运输补给线始终是战争双方激烈斗争的第二战场,双方围绕运输线展开的斗争,其重要性和残酷性丝毫不亚于正面战场。1951年8月18日,美军凭借其空中优势,在朝鲜发动了以摧毁朝鲜北方铁路系统为...
关键词:钢铁运输线 朝鲜人民军 中国人民志愿军 停战谈判 第二战场 正面战场 不合理要求 残酷性 
计志忠教授生平简介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计志忠教授1927年1月31日出生于浙江省奉化市尚桥头村,先后在宁波浙东中学、奉化中学等学校就读。1946年毕业于奉化中学。1949年毕业于华东药学院,解放前夕参加学生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27军,任药剂调配室室长。1...
关键词:解放前夕 浙江省奉化市 副博士学位 朝鲜战争爆发 停战谈判 生平简介 分析化学 桥头村 
悦读
《当代电力文化》2024年第1期100-101,共2页
《抗美援朝战争回忆》回顾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军事斗争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赢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制胜机理。全书对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东北边防军组建集结、运动战阶段历次重大战役、停战谈判过程、阵地战阶段重大作战行动...
关键词:抗美援朝战争 运动战阶段 停战谈判 阵地战阶段 洪学智 制胜机理 东北边防军 历史档案 
舌战板门店
《纪实》2023年第12期70-76,共7页王秦怡 
与抗美援朝战争的诸多经典战役相比,人们或许对朝鲜停战谈判的了解不多。如果从1951年7月10日谈判正式开始之日算起,这场谈判历时两年零十七天,两易会场,共开58次双方代表团大会,733次各种小会,创造了历史纪录——有史以来历时最长的停...
关键词:抗美援朝战争 停战谈判 历史纪录 
上甘岭战役中的炮兵作战
《兵工科技》2023年第21期111-118,共8页冯晓蔚 
1952年10月8日,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侵略者为摆脱被动局面,缓和国内外矛盾,单方面宣布终止板门店停战谈判,于14日发动了所谓的“金化攻势”。上甘岭位于我中部战线制高点五圣山的南麓,是敌我双方必争之地,美军企图抢占上甘岭和五圣山,尔...
关键词:坑道工事 作战物资 停战谈判 炮兵作战 上甘岭战役 志愿军 单方面宣布 三八线 
朝鲜停战谈判幕后的博奔
《文史博览》2023年第10期5-11,共7页彭东黎 玉然 
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时间存在着两条相互呼应的战线:一条是炮火纷飞的前线战场,另一条是唇枪舌剑的停战谈判会场。对于前者,我们谈论较多;至于后者,一般人可能知之较少。这场历时749天的谈判究竞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背后有着怎样的大国博奔?...
关键词:抗美援朝战争 停战谈判 台前幕后 纪念日 
上甘岭上炮声隆——谨以此文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
《春秋》2023年第5期10-15,共6页冯晓蔚 
1952年10月8日,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单方面宣布终止板门店停战谈判,并于14日发动了所谓的“金化攻势”。“联合国军”的进攻目标为金化、平康、铁原三角地区。五圣山位于这个三角地区的中央,主峰海拔1061.7米,是我中部战线的最高峰...
关键词:抗美援朝战争 停战谈判 单方面宣布 联合国 美军 
毛泽东指挥朝鲜停战谈判
《党史博采(上)》2023年第8期14-19,共6页陈立旭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后,通过五次战役沉重打击了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美国通过苏联提出停战谈判。毛泽东同意谈判并指挥我方谈判代表与朝鲜方面谈判代表密切协同,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使军事斗争配合政治斗争,在谈判桌...
关键词:抗美援朝战争 停战谈判 停战协定 中国人民志愿军 谈判代表 密切协同 指挥 联合国 
美方逃会,我们哈哈大笑
《环球人物》2023年第15期29-31,共3页杨冠群(口述) 冯群星(采访整理) 
1951年10月,北京秋高气爽。20岁的外交部翻译杨冠群出差回来,刚走出火车站,就见到了等候在此的领导:“李部长那里需要人,组织上决定派你去,你马上做好准备。”李部长,即李克农。军令如山,杨冠群和同事一行十余人匆匆交代了工作,经过两...
关键词:停战谈判 空中封锁 李部长 李克农 冠群 火车站 外交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