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留茬间作

作品数:6被引量:4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满亮妥德宝赵沛义段玉郑大玮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水土保持通报》《中国农学通报》《农村牧区机械化》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留茬高度对带状留茬间作农田土壤防风蚀效果的影响被引量:6
《水土保持通报》2013年第3期29-32,共4页高婕 李倩 刘景辉 李立军 崔凤娟 李军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课题"农牧交错风沙区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06BAD15B05);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燕麦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NDTD2010-8)
针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土壤风蚀严重的问题,研究了带状留茬间作的防风蚀效果,通过测定风速、地表粗糙度和土壤风蚀量,揭示不同留茬高度对留茬地和相邻裸露地的防风蚀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作物残茬带近地表风速降低...
关键词:带状留茬间作 留茬高度 风速 地表粗糙度 风蚀量 
麦薯带状留茬间作地表抗风蚀效果的风洞实验研究被引量:2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第24期125-125,127,共2页李满亮 王娟 
依据阴山北麓地区带状留茬间作的现实特点,利用风蚀风洞对马铃薯裸露农田(对照秋翻地)与等带宽麦薯带状留茬间作的抗风蚀效应进行原状农田土样实验。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当小带宽间作时,提出了麦薯带状留茬间作合适的带宽为1.5 m。
关键词:带状留茬间作 输沙量 风洞实验 
带状留茬间作防风蚀效应风洞模拟试验研究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第21期65-66,79,共3页李满亮 王旭元 
通过风洞模拟试验,探讨了不同带宽的小麦留茬带与马铃薯裸露带等带宽间作后农田土壤的防风蚀效果。研究表明,在带宽为1m、1.5m、2m的小带宽间作条件下,当风洞中心风速为9m/s、植被覆盖度为30%、残茬高度为30cm时,残茬带保护相邻裸露带...
关键词:带状留茬间作 风速变化图 风洞试验 
带状留茬间作防风蚀效果的风洞试验研究
《农村牧区机械化》2008年第2期19-21,共3页李满亮 赵士杰 
本文通过风洞模拟试验,探讨了不同带宽的小麦留茬带与马铃薯裸露带等带宽间作后农田土壤的防风蚀效果。研究表明,当残茬高度为30㎝,植被覆盖度为30%,带宽为1.5m时,带状间作农田的输沙量仅为相同有效风蚀面积的传统秋耕裸地输沙量的17.88...
关键词:带状留茬间作 输沙量降低率 风洞试验 
带状留茬间作减轻旱作农田土壤风蚀的生态效应研究被引量:20
《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第10期171-174,共4页赵沛义 妥德宝 郑大玮 段玉 闫伟 李焕春 弓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物残茬生物篱防治农田风蚀及其机理的研究"(40661009);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北方农牧交错带防沙型旱作农业发展模式与技术"(2004BA508B10)资助项目
针对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干旱少雨,风大风多,风蚀沙化严重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影响农田风蚀沙化的各种因素,研究提出了防沙型带状留茬间作轮作技术。结果表明:采用带状留茬间作轮作技术,冬春风蚀季节可以降低留茬带风蚀量幅度基本为68.5%~...
关键词:带状留茬间作 旱作农业 风蚀 
带状留茬间作对防治干旱地区农田风蚀沙化的生态效应被引量:37
《华北农学报》2002年第4期63-67,共5页妥德宝 段玉 赵沛义 郑大玮 陈铭 赵举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0D015)
对内蒙古阴山北麓旱农区不同类型耕地土壤风蚀及其影响因素的野外观察与室内分析,揭示了该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的特点及风蚀作用对农田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观察研究了粮草、粮薯和灌草带状间作及其残茬覆盖度对减轻农田土壤风蚀的作用,...
关键词:带状留茬间作 防治 干旱地区 农田风蚀沙化 生态效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