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共振

作品数:9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习岗张晓辉刘锴杨运经龚乐年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航空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高电压技术》《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多层宽频带电阻膜吸波体的研究被引量:2
《光学与光电技术》2019年第1期91-96,共6页杨亦雯 刘凌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1061);太阳能高效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开放基金(HBSKFZD2014004)资助项目
设计了一种在微波频段实现宽频带吸收的超材料吸波体。将不同宽度的电阻膜/介质叠层结构组合在一起即可捕获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达到多层阻抗逐渐匹配,从而实现宽带吸波。仿真结果表明,在8.6~14.9GHz的频率范围内,多层电阻膜/介质层吸波...
关键词:微波 超材料吸波体 电阻膜 宽带 电共振 
采用波导技术的地下传感网通信信道建模被引量:6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1036-1040,共5页李波 郝杰 李开放 李浩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JM6096);2018西安市科技局科技创新引导项目(201805032YD10CG16(1))
针对传统无线地下传感器网络中的磁感应通信系统所固有信道路径损耗较大,无法满足较远距离的通信需求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波导技术(Magnetic induction,MI)的磁感应通信系统信道模型。通过采用波导技术,即采用一列一定数量的磁耦合的...
关键词:地下传感器网络 磁感应 波导技术 电共振 信道模型 
各向异性球颗粒的古斯-汉森位移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4期44-47,共4页陈久恺 朱雯琦 高东梁 高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137422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150306)
从Lorenz-Mie散射理论出发,研究了平面波照射到各向异性球颗粒上出现的古斯-汉森(GH)位移。当颗粒半径较小时,电共振对GH位移有显著增强,其峰值随着各向异性电参数的变大而变小并且峰值位置向右移动;对于特殊的近零材料(εr近0),GH位移...
关键词:古斯-汉森位移 各向异性 电共振 近零材料 
基于MATLAB和VC++技术的超材料电共振特性研究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2017年第8X期207-209,共3页李鸿梅 孔繁之 
该文利用MATLAB和VC++技术研究了两种不同的电磁超材料间近场辐射特性,考虑p偏振即TM波的情况,对电磁场能量传输系数的模式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ω=0~100THz和ω=149.5~182.7THz频率范围内存在的电共振,引起了p偏振表面波...
关键词:MATLAB VC++ 超材料 电共振 
数值研究一种基于腔共振和电共振的近红外双频段超材料吸收器(英文)被引量:2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6年第5期538-541,591,共5页李兴玮 白圣建 孙即祥 
Supported by The Study on the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ion Technology of Strapdown Seeker(201003750)
设计,数值模拟和讨论了一种具有两个宽带和扁平的吸收带的超材料吸收器,其中一个是腔共振吸收带,另一个是电共振吸收带.电共振的吸收带由于空腔尺寸(d)或者介质层厚度(H)的增加而蓝移,而腔共振吸收带则表现出红移的现象.同时,电共振和...
关键词:超材料 吸收器 共振 
基于电共振方法的磁感应通信仿真研究被引量:2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6期31-35,共5页牛迪 双凯 李伟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072074)
为了提高磁感应通信系统的通信距离,采用电共振方法进行改进,将其简称为MIC通信,分析MIC的信道特征并与传统的磁感应通信进行对比。研究表明:电共振方法可以减小磁感应通信系统的路径损耗和误码率,进而增加传输距离;线圈的Q值和半径越...
关键词:磁感应通信 电共振 信道特征 
应用负高压脉冲技术提高植物空气净化能力的探讨被引量:8
《高电压技术》2011年第1期190-197,共8页杨运经 习岗 刘锴 张晓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7079)~~
现代城市中的室内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与治理已成为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之一。为此,根据植物电信号的低频特征与电共振原理,利用极低频负高压脉冲连续刺激盆栽吊兰植物的根际土壤,使吊兰叶片产生了显...
关键词:空气负离子 植物 负高压脉冲电场 电共振 植物空气净化 空气质量评价 
抑制次同步机电共振用的几种滤波装置被引量:3
《电网技术》1991年第1期66-67,16,共3页龚乐年 
次同步机电共振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感应发电机效应、机电扭矩之间的相互作用(自激扭振)以及作为上述两种作用叠加结果的暂态扭矩放大。因此,国外研制并用于抑制次同步机电共振(SSR)的各种措施,就其目的而言。
关键词:同步电机 共振 滤波装置 抑制 
铁电共振和非线性效应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第3期-,共18页史隆培 
本文基于质子—晶格耦合模型,采用分四套子格子描写质子系统,运用n+1时格林函数方法,讨论了KDP 型铁电晶体极化过程的线性和非线性效应.推导出二阶、三阶、四阶极化率能量.对线性效应;本文证明了沿c 轴纵向极化和沿a 轴横向极化两种情...
关键词:非线性效应 电共振 铁电晶体 格林函数 GREEN函数 质子 核子 极化强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