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漏税现象

作品数:61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陈兵孙玮李宜倩张其仔董悦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中共青海省委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共射阳县委更多>>
相关期刊:《数据》《中国改革》《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共享经济发展推压税收征管升级被引量:4
《国家治理》2018年第34期18-25,共8页陈兵 
南开大学基本科研费项目"网络与信息法学的理论与实践"(编号:63185030)的阶段性成果;南开大学2016年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的资助
共享经济在爆发式增长的同时,相关产业涉及资金体量之巨与偷漏税现象之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我国新时代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鉴干共享经济相较传统商业模式具备深度利用数据、高度依赖交易信用的新业态特征,...
关键词:经济发展 税收征管 共享 社会征信系统 政府治理能力 传统商业模式 爆发式增长 偷漏税现象 
地方政府切忌无底线亲商
《企业研究》2014年第10期6-6,共1页
无底线的亲商政策是行政权力对资本的臣服,这有悖于行政伦理。发展地方经济,政府责无旁贷。但发展是有原则的,无原则地发展只能损害社会利益。招商引资必须有能吸引商家的地方。一些地方政府身无长物,只要你肯来投资,什么条件都好...
关键词:地方政府 亲商 时评 行政权力 偷漏税现象 行政伦理 地方经济 社会利益 
关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偷漏税现象的思考
《中国商界》2010年第10X期152-152,共1页樊冰 
我国个人所得税近年来增长较快,但是偷漏税现象也不容忽视,究其原因,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制不完善,税收执法不严,税源难以掌控。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偷漏税 征管 
浅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偷漏税现象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第2期137-137,共1页董悦 李宜倩 
目前我国偷漏个人所得税现象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公民自觉纳税意识不强,税法不完善,税收征管手段落后等。解决的对策是,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完善税法,加强征管,营造一个良好的税收环境。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偷漏税现象 税法完善 纳税意识 税收征管 
看中国怎样减税
《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第28期7-7,共1页
《南风窗》9月22日 根据某种传统市场经验,税收本来就容易扭曲激励,它既不鼓励人们积极工作,也不鼓励人们积极消费。最终,政府的税收计划就会泡汤,由此将无法征收到相应的税金。与此同时,不经官方的地下经济、影子经济以及偷漏...
关键词:结构性减税 中国 税收计划 《南风窗》 偷漏税现象 市场经验 地下经济 影子经济 
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几点建议被引量:6
《经营管理者》2008年第2期110-111,共2页欧阳建华 
个人所得税作为调节再分配的重要工具,其调节个人收入、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个税偷漏税现象普遍、个税占税收总额比重过低、个税征管制度不健全、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正在逐渐丧...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所得税征管 偷漏税现象 个人收入 社会公平 税收总额 征管制度 贫富差距 
辉煌的业绩 一流的队伍——洛阳市西工区地方税务局工作纪略
《党的生活(河南)》2006年第6期55-55,共1页崔晓军 杨光辉 
依法征税是税收工作的中心。近年来,洛阳市西工区地方税务局采取得力措施,依靠国家税收政策,杜绝了辖区偷漏税现象的发生,税收总额由1998年的4800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3亿元,八年增长35.6倍,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关键词:地方税务局 洛阳市 业绩 偷漏税现象 税收工作 依法征税 税收政策 税收总额 辖区 
即墨改革二手房契税计征办法
《山东房地产》2005年第5期56-56,共1页刘元亮 王克亮 
近年来,即墨市二手房交易契税征收,一直按照中介部门提供的评估价计征。随着中介市场的日益发展,中介单位的数量快速增长,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时常出现交易评估高价低评,抵押评估低价高估的问题,造成税收流失,社会反映强烈...
关键词:二手房交易市场 契税征收 即墨市 计征办法 改革 中介部门 档案信息资源 偷漏税现象 评估价 中介市场 
我在广州当“护税小姐”
《柴达木开发研究》2004年第3期40-42,共3页谢海云 刘爽 
时下,正当不少大学生感叹就业难、挣钱难时,山东女孩刘爽却从人们平时司空见惯的偷漏税现象中发现了“商机”———做“护税小姐”。在3年时间里,她不仅轻松赚了17万,还多次受到有关部门表彰。据权威人士透露,因稽查人力不足,我国每年...
关键词:大学生 偷漏税现象 广州 检举活动 “护税小姐” 
经济效益理论视角下的法律现象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83-85,共3页孙玮 
人们实施任何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几乎都能找到经济学意义上的理由。因此 ,用经济学中的经济效益理论分析这些行为 ,可以对这些行为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以便于立法者和执法者参考。
关键词:经济效益 法律现象 成本核算 合法行为 违法行为 立法者 执法者 法律责任 腐败现象 死刑 “厌讼”现象 “三乱”现象 偷漏税现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