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杀

作品数:6684被引量:2266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经盛鸿孙宅巍张连红张生王卫星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留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艾丽斯·默多克《寄语行星》中的流散研究被引量:1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27-32,共6页岳剑锋 
国家留学基金委2017年度建设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艾丽斯·默多克晚期小说研究”(201706230160)。
犹太大屠杀是欧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裂痕和转折点。英国布克奖作家艾丽斯·默多克的后期作品中多次表达她对大屠杀导致的心理创伤的关注,即受难者心理上的流离失所的流散状态。文章就《寄语行星》中的时空背景、流散语言建构以及流散...
关键词:大屠杀 犹太 后记忆 流散 
犹太女性的大屠杀叙事书写——《大披巾》中的女性话语建构被引量:3
《妇女研究论丛》2018年第4期76-83,共8页孙鲁瑶 
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706205029)
奥斯维辛之后,犹太大屠杀书写不仅面临着表征困境,还存在着性别话语失衡的问题,犹太男性往往处于大屠杀话语的中心,女性则居于边缘。对此,美国犹太女作家辛西娅·欧芝克的小说集《大披巾》一方面聚焦犹太母亲的大屠杀生存主题,另一方面...
关键词:辛西娅·欧芝克 《大披巾》 犹太女性的大屠杀书写 女性话语 
全球传播语境中的国家创伤与媒介记忆——中、日、美、英“南京大屠杀”相关报道(1949-2014年)的内容分析被引量:15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129-137,共9页余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环境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传播与演变机制研究"(13BXW053);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项目(留金发[2014]2012号)
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对"南京大屠杀"进行表征和记忆,关系到其意义能否真正得到世界认同。高度媒介化的社会,集体记忆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可通过媒介如何表征记忆来观察和理解集体记忆。本文将"南京大屠杀"媒介记忆置于全球传播语境中,力...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 全球传播 国家创伤 媒介记忆 记忆框架 
诗学与伦理共筑的场域——后奥斯威辛美国犹太诗人的大屠杀书写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34-42,共9页王卓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多元文化视野中的美国少数族裔诗歌研究"(06CWW007);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意象派;客体派;黑山派诗学谱系研究"(12BWW040);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英语灾难诗歌美学;政治;伦理研究"(09CWXJ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国家留学基金项目支持
与大屠杀小说和电影引起的热议相比,大屠杀诗歌似乎很少进入读者和研究者的视野。事实上,美国犹太诗人在后奥斯威辛时期的大屠杀书写不但成为美国犹太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形塑了美国犹太诗学。由于大屠杀惨绝人寰...
关键词:美国犹太诗歌 后奥斯威辛 大屠杀 诗学 伦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