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形类

作品数:14被引量:5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郑绍华孟津刘丽萍邱铸鼎金昌柱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波兰科学院巴塞罗那自治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西部资源》《自然杂志》《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粮油与饲料科技》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化石讲述兔形类起源与演化
《自然杂志》2023年第5期371-381,共11页李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202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26000000)。
兔形类是现生哺乳动物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有关兔形类的起源、分类位置及其与其他哺乳动物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等问题,曾是学界长期争议的话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中国发现的有关化石为解决以上争议发挥了重要作用。经研究,安徽潜山盆...
关键词:模鼠兔 道森兔 兔形目 起源 演化 
气候变化与早期兔形类的演化:基于内蒙古Ordolagus新材料的研究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2021年第2期138-168,共31页安晓青 张兆群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编号:XDB26000000);中国科学院古生物化石发掘与修理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1472003)资助。
早渐新世是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重大的哺乳动物群转换事件,在欧洲称之为“大间断”,在亚洲则为“蒙古重建”。然而,关于渐新世哺乳动物各谱系的形态变化尚缺少详细探讨。兔形目是现代哺乳动物中多样性最低的...
关键词:内蒙古 古近纪 兔科 分类学 演化趋势 趋同模式 干旱化/气候恶化 
动物所等在重要疫源动物的起源、扩散和适应性进化研究中获进展
《粮油与饲料科技》2021年第1期46-47,共2页
第四纪晚期以来,大型哺乳动物的灭绝和种群衰减重塑了全球生态系统,那么谁是如此重大环境变化中的最大受益者呢?已有研究表明,与大型哺乳动物的命运不同,啮齿类、兔形类、蝙蝠类和食虫类等中小型哺乳动物类群的灭绝风险较低——预测显示...
关键词:大型哺乳动物 小型哺乳动物 啮齿类动物 适应性进化 食虫类 全球生态系统 蝙蝠 兔形类 
鼠年再谈鼠——《化石》中的“鼠”知识(二)
《化石》2020年第2期59-63,共5页郭建崴(汇编) 
文接上回,我们继续将曾经发表于《化石》里的涉及"鼠辈"的古生物学知识汇编于下。"鼠辈"对生物地层学的贡献上文已经与大家"见面"的李茜,在发表于2012第4期的《二连的百年与十年》一文中谈道:"(以往)在有关二连盆地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
关键词:哺乳动物化石 小型哺乳动物 生物地层学 大型动物 食虫类 古生物学 啮齿类 兔形类 
内蒙古额尔登敖包中始新世戈壁兔(哺乳纲:兔形目)新材料(英文)被引量:3
《古脊椎动物学报》2012年第3期219-236,共18页Lucja FOSTOWICZ-FRELIK 李传夔 孟津 王元青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rant No.KZCX2-EW-106),Special Fund for Fossil Excavation and Prepar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Grant No.2012CB821900);the Nationa l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GrantNo.40532010)~~
描述了来自内蒙古二连盆地的戈壁兔新材料,并命名了一个戈壁兔新种Gobiolagus aliwusuensis sp.nov.。化石产于额尔登敖包剖面中阿里乌苏地点,传统地层划分中的下红层,时代约为中始新世。该种具有中等个体,P3主尖前壁具有小的附尖,P4颊...
关键词:内蒙古 始新世 兔形类干群 戈壁兔属 牙齿形态 进化 
化石的记忆
《西部资源》2008年第5期32-32,共1页郭殿勇 
●晚始新世中期乌兰戈楚哺乳动物群1929年发现的乌兰戈楚哺乳动物群,主要分布于四子王旗境内,以兔形类的链兔,雷兽类的大角雷兽、副雷兽、晚雷兽,两栖犀类的副两栖犀、副卡地犀,鼷鹿类的脊齿鼷鹿,及古老的娅兽、蒙古中兽等繁盛为特征。
关键词:哺乳动物群 始新世中期 雷兽 兔形类 四子王旗 乌兰 鼷鹿 两栖 犀类 副卡 
内蒙古晚始新世兔形类被引量:5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7年第1期43-58,共16页王伴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0232023)资助。
记述了采自内蒙古二连浩特、额尔登敖包、扎木敖包和豪斯布尔都等地上始新统的兔形类化石:Desmatolagus vetustus、Gobiolagus tolmachovi和Leporidae indet.。对前两种以前未知的部分作了补充描述。着重讨论了额尔登敖包地点的“下白...
关键词:内蒙古 晚始新世 兔形类 
古生物学
《中国生物学文摘》2005年第3期147-147,共1页
中国第四纪冰期与陆生脊椎动物残留分布,内蒙古依和苏布晚始新世兔形类,甘肃临夏盆地牙沟的哺乳动物化石及有关地层问题,记几种原鼢鼠(啮齿目,鼢鼠科)及鼢鼠科的起源讨论。
关键词:古生物学 陆生脊椎动物 哺乳动物化石 甘肃临夏盆地 第四纪冰期 柴达木盆地 残留分布 晚始新世 晚中新世 兔形类 内蒙古 啮齿目 三趾马 鼠科 
内蒙古依和苏布晚始新世兔形类(英文)被引量:7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4年第4期261-275,共15页孟津 胡耀明 
国家重点基础科学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编号 :G2 0 0 0 0 7770 0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 :EAR -0 1 2 0 72 7)资助
记述了内蒙古自治区脑木根乡附近依和苏布地点产出的 4种兔形类上下颊齿化石。依和苏布位于脑木根乡东南约 1 8km处 ,乌兰希热平台北缘 ,地理坐标为N42°36.1 1 4′,E1 1 1°34.5 96′。依据化石组合 ,该点地层年代初步定为晚始新世。 ...
关键词:臼齿 叶结构 晚始新世 个体大小 齿冠 化石组合 兽类 地理坐标 横向 形成 
安徽淮南新生代晚期老洞动物群的兔形类被引量:9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4年第3期230-245,共16页金昌柱 
国家"九五"攀登专项 (编号 :95 -专 -0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 :40 3 72 0 1 6)资助
记述了新生代晚期兔形类的两新种 :淮南上新五褶兔Pliopentalagushuainanensissp .nov .和李氏翼兔Alilepusliisp .nov .,材料产自安徽淮南大居山洞穴堆积的不同层位。淮南上新五褶兔以个体小 ,p3的前褶沟结构简单 ,后内褶沟釉岛状 ,p4...
关键词:安徽 新生代 晚中新世晚期 兔形类  淮南上新五褶兔 李氏翼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