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疾病

作品数:22被引量:3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梁纪文黄淑芳刘国星张霞林芳冰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大众健康》《山东中医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蔡淦从脾胃治疗内伤疾病经验被引量:3
《河南中医》2023年第1期24-27,共4页张正利 蔡淦 丛军 
上海中医药发展办公室全国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MZYGZS-2017003)。
脾胃治中央,兼四气,脏腑气血阴阳皆禀气于脾胃,若脾胃功能失常,营卫不和,清浊相干,就会发生多种内伤疾病。蔡淦教授治疗内伤疾病,时时注意顾护脾胃。脾胃亏虚,肺卫失养,表卫不固之证,予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脾胃虚弱,荣卫俱不足者,...
关键词:内伤疾病 从脾胃治疗 蔡淦 
左氏“立极针法”治疗内伤疾病经验探析被引量:5
《针灸临床杂志》2020年第10期76-80,共5页范春华 米建平 余焯燊 
在临床中,以“阳虚阴盛”为主要病机的内伤杂病较为常见,对于此类病人固护阳气是关键。“立极针法”是左常波老师针对“阳虚阴盛”为主要病机治疗所创制的针法,具有温养中州、温补相火之功效,在治疗内伤杂病中效果显著。笔者通过对立极...
关键词:内伤杂病 立极针法 医家经验 
杜怀棠治疗外感与内伤疾病学术特色初探被引量:5
《环球中医药》2020年第9期1568-1571,共4页林芳冰 李雁 张霞 刘国星 刘旭昭 
北京市中医药传承“双百工程”;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杜怀棠名医”传承工作室;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两室一站——杜怀棠名老中医工作室。
杜怀棠教授先后师承秦伯未教授、董建华院士,熟读经典,勤于临床,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杜老在治疗外感热病过程中,倡导寒温统一、祛邪扶正兼顾,强调驱邪务使邪有出路,扶正贵在不恋邪;在内伤杂病治疗中,贯穿“畅达气机...
关键词:畅达气机 杜怀棠 和解 寒温统一 调和脾胃 学术特色 
针对内伤疾病要治气、治血与治痰
《婚育与健康》2020年第5期59-60,共2页薛松 
刘善锁是濮阳市中医院的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濮阳市首届名老中医。1970年,刘善锁参加“西学中”培训班,师从著名中医学家蓝云祥(蓝云祥曾经出席过全国群英会,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
关键词:护理学院 中医学家 名老中医 治血 全国群英会 卫生学校 硕士研究生导师 治痰 
“全科医生”李杲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被引量:5
《中医健康养生》2019年第4期17-20,共4页孙学达 高建忠 
医家李杲出生于河北正定的名门望族。从小家境富庶,教育环境优越,再加上他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长大后成了当地很有名的儒生。在性格方面,李杲受儒家影响比较深,属于思想传统、做事严谨、比较讲究礼节的儒学之士。如果把历史的镜头...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 枳术丸 内伤脾胃 全科医生 内伤疾病 
《中藏经》内伤疾病填精法与消癥散结法探讨被引量:2
《中医药信息》2012年第5期119-120,共2页张绍峰 马育轩 张冉 李冀 
通过对《中藏经》治疗内伤疾病的方剂进行研究,发现此类方剂所体现的治法对现代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针对精伤证所采用的填精法和针对癥瘕积聚所采用的消癥散结法。简要阐述了精伤证和癥瘕积聚的形成以及《中藏经》针对此...
关键词:《中藏经》 内伤疾病 填精法 消癥散结法 
保健书架
《自我保健》2011年第12期75-75,共1页
《外国人也读得懂的中医保健书(图解中医保健入门)》 作者:潘妮萝·欧迪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1月1日 定价:25元 内容简介:本书以整体观探讨人体健康,感受中医药的独特魅力。纵然其历史已逾三千余年,传统中医药...
关键词:中医保健 传统中医药 人体健康 内伤疾病 内容简介 西方医学 对症下药 审证求因 
药对在外感和内伤疾病中功效比较研究的思考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年第9期82-83,共2页张智华 
经方在外感及内伤疾病中的运用经验及规律多有学者开展研究,药对在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上也日趋成熟,但药对在外感及内伤疾病中的运用比较却鲜见报道。
关键词:伤寒论 中药药对 外感 内伤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辨证及中成药应用被引量:7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0年第8期19-21,共3页梁纪文 黄淑芳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 中医辨证 中成药 应用 人口老龄化 内伤疾病 脏腑虚损 痰瘀痹阻 
漫谈中医的辨证(六)——病因辨证之二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0年第7期36-37,共2页哈孝贤 
二、七情证候 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活动,本是人体在情志上应答外界刺激的种种反应,属于正常的生理活动。但若情志变化太过突然,剧烈或持久,超过了人体自我调节的能力,七情便会成为内伤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在临床...
关键词:病因辨证 七情证候 中医 情志变化 生理活动 自我调节 内伤疾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