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地

作品数:346被引量:780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卜兆君黄咸雨陈槐王升忠杨刚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若尔盖高原不同深度泥炭植物残体去除对甲烷排放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5年第1期33-40,共8页刘亮锋 陈槐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NSFSC098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01063);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青年探索项目(QNTS202301);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项目(2021JDTD011)资助。
泥炭地是陆地重要的甲烷排放源.植物残体是泥炭地碳的重要组成,具有通过调控土壤微环境影响泥炭地甲烷排放的作用;然而,去除植物残体作为当前泥炭地甲烷排放动态研究中主要的前处理方法,对泥炭地甲烷排放产生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以青藏...
关键词:青藏高原 泥炭地 植物残体 甲烷 温度敏感性 
计划火烧对大兴安岭地区泥炭地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影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年第3期584-589,共6页徐惠风 吉生珍 杨艺璇 王国平 高传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1103);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2020235)资助
火烧对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但计划火烧对泥炭地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揭示计划火烧对泥炭地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影响及潜在影响机制,以大兴安岭地区进行计划火烧的泥炭地为研究对象,设置火烧处理、火烧后移黑碳处理、未火烧收割处理和未火烧...
关键词:计划火烧 泥炭地 凋落物 土壤有机质 养分 
静态箱气相色谱法高估了实验初期若尔盖表层泥炭地甲烷排放通量被引量:1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1年第4期878-883,共6页杨刚 陈槐 刘建亮 曹芹 曾嘉 白银萍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0YFS0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7038)资助。
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是最为普遍的温室气体监测方法,监测过程中埋放静态箱底座造成的土壤扰动可能会影响实验初期排放数据的准确性.为了解这一过程对泥炭地甲烷排放的确切影响,选取泥炭沼泽、沼泽草甸和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气相...
关键词:泥炭地 甲烷 水位 增温 
遮光对亚热带山地大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 L.)生长及维管植物控制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1年第1期31-37,共7页李玲 汪正祥 邓龙强 莫家勇 林丽群 张贺贺 熊蔚 张文娟 马茹悦 陈荣友 李亭亭 
神农架国家公园大九湖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专项规划编制与恢复示范服务项目(SGY-ZC-2019-02);湖北省科技创新重大项目(2017ABA161);湖北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019ZYYD0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041);神农架金丝猴保育生物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9SNJ001)资助。
控制亚热带山地泥炭藓湿地中维管植物的生长可以帮助泥炭藓湿地快速恢复.以亚热带山地大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 L.)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覆盖遮光网控制遮光率,探究遮光对大泥炭藓生长及维管植物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大泥炭藓...
关键词:大泥炭藓 维管植物 遮光 亚热带山地 泥炭地恢复 
大兴安岭贫营养泥炭地维管束和非维管束植物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被引量:7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0年第5期1176-1183,共8页吴盼盼 石福习 王宪伟 徐佳文 刘姗姗 毛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056和31570479);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2BABL213035);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资助。
为了解北方泥炭地植物的养分状况和元素限制性,分析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典型贫营养泥炭地5类维管束植物(乔木、落叶灌木、常绿灌木、莎草、禾草)和3类非维管束植物(泥炭藓、非泥炭藓、地衣)叶片的总有机碳(TOC)、全氮(TN)、全磷(TP)浓度...
关键词:北方泥炭地 多年冻土 功能群 生态化学计量学 苔藓植物 
牦牛排泄物输入对若尔盖高寒泥炭地土壤短期氮转化的潜在影响被引量:3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9年第1期53-62,共10页王兴灵 薛丹 陈槐 刘建亮 詹伟 胡骥 张金波 Christoph Müller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QYZDB-SSW-DQC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570480)资助~~
牦牛放牧是若尔盖泥炭地一个普遍现象,牦牛排泄物直接返还于泥炭地.通过室内短期培养实验,利用^(15)N稳定同位素成对标记法结合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随机采样方法(MCMC)数值模型,研究牦牛排泄物输入对泥炭地土壤氮初级转化速率的影响.结...
关键词:总氮转化率 MCMC数值优化模型 牦牛排泄物 若尔盖泥炭地 
泥炭地亚表层含碳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8年第2期395-400,共6页胡云龙 白银萍 董发勤 陈槐 黄晶 刘明学 杨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244);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XYS20S150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4CB846003)资助~~
泥炭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其碳动态对全球碳循环起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泥炭地急剧退化. 表层泥炭在有氧环境下快速分解,亚表层也可能加速代谢过程. 结合国内外有关亚表层泥炭的研究进展,综述...
关键词:亚表层泥炭 碳循环 土壤酶 退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辽东桤木扩张对大兴安岭泥炭地植物群落组成和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11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7年第5期778-784,共7页陈慧敏 宋长春 石福习 张新厚 毛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0479,41601056和41671091);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3152)资助~~
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及其引起的土壤干化,北方泥炭地生态系统中固氮树种桤木(Alnus spp.)的数量越来越多,已呈现出大规模的扩张趋势.为揭示其对植物群落组成和生物量的影响,在大兴安岭北部选取典型泥炭地,以辽东桤木(A.sibirica)树...
关键词:固氮物种 活性氮增加 北方泥炭地 物种优势度 物种丰富度 生物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