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造

作品数:160被引量:10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翔付立庆石聚航童德华邵维国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昌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一般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司法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中国红牛回应证照风波,又被捏造舆论“卡脖子”
《中国消费者》2024年第5期46-47,共2页张芳琳 
在中国红牛系列之争未作出最终司法判决之前,所谓知情人和“消费者”通过媒体爆料,炮制新概念和网络唻头制造话题,属实捏造舆论“卡脖子”,利用不实舆论误导基层执法部门、经销商和消费者,严重破坏了消费市场秩序。
关键词:司法判决 基层执法 知情人 市场秩序 舆论 捏造 经销商 
“神探”李昌钰,错了?
《南风窗》2023年第18期90-93,共4页舒远 
2023年7月21日,美国康州联邦地区法院宣告判决:庭证科学家李昌钰,在一桩30多年前的谋杀案中捏造了罪证,必须对该案中的两名被告蒙冤狱中30多年担负赔偿责任。虽然康州司法部宣布将就此判决提起上诉,但就目前已知的信息看,翻盘希望不大...
关键词:李昌钰 赔偿责任 康州 上诉 司法部 捏造 判决 
虚假诉讼罪的司法认定问题探析——以全国首例律师“部分篡改型”行为无罪判决为例被引量:2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78-86,共9页王为雄 
2021年度福建江夏学院科研人才培育项目(项目编号:JXS2021017)阶段性成果;福建省2022年度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FJJKBK22-146)阶段性成果。
虚假诉讼行为妨害司法秩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司法实践中一般将虚假诉讼罪的客观对象限定为“无中生有型”行为,对于“部分篡改型”行为一般不认定犯罪。通过对虚假诉讼罪的理论概念诠释,结合全国首例律师因“部...
关键词:虚假诉讼罪 捏造 部分篡改型 妨害司法秩序 
捏造虚假数额提起民事诉讼何种情况构成虚假诉讼罪
《政府法制》2018年第4期37-37,共1页李杉 
我国《刑法修正案九》实施已逾两年,其中关于虚假诉讼罪的规定,在适用过程中并不能实现判决结果上的协调统一。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为虚假诉讼罪的罪体,...
关键词:民事诉讼 刑法修正案 协调统一 判决结果 合法权益 司法秩序 行为要件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刑法含义被引量:2
《人民检察》2017年第3期79-80,共2页徐贞庆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第三百零七条之一,将“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人罪。这一规定给虚假诉讼案件的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平息了该行为罪与非罪的纷争。但是,该规定过于抽象概括...
关键词:刑法修正案 民事诉讼 合法权益 司法秩序 法律依据 诉讼案件 罪与非罪 抽象概括 
论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罪被引量:6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9期61-65,共5页邵维国 聂慧仪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第三十三条新增了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罪。本罪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动机)要件,以捏造事实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为行为要件。本罪侵害的法益仅仅是司法秩序,不包括财物或其他财产性利益。实施本罪行为而...
关键词: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罪 司法秩序 拟制规定 罪数关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