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层吸收

作品数:7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邓忠新刘瑞源杨惠根赵庶凡张学民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无线电》《地球物理学报》《学生之友(童花果)》《电波科学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电离层吸收衰减预测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电波科学学报》2022年第1期129-136,共8页王严 李雪 尹文禄 蔚娜 娄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2031014,62031015,61831010)。
本文对比分析了利用ITU半经验模型和3种电子碰撞模型预测天波链路电离层吸收衰减的方法.利用中国参考电离层模型和质谱仪非相干散射大气模型构建背景电离层和背景大气,在构建的背景环境中利用三维射线追踪方法仿真分析由半经验模型和3...
关键词:吸收衰减 电子碰撞 短波 射线追踪 电离层 
地面VLF波穿透电离层的能量衰减变化被引量:12
《地球物理学报》2017年第8期3004-3014,共11页赵庶凡 廖力 张学民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对俄科技合作专项(2014DFR21280);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5IES0101);亚太空间合作项目以及ISSI-BJ项目联合资助
地面VLF人工源可以导致辐射带高能粒子沉降.为研究辐射带粒子加速和沉降机制,乃至实现对辐射带电子"人工控制"的设想,需要在精确计算得到VLF人工源在电离层激发电磁场能量分布的基础上,计算哨声波对辐射带电子的调制作用.以往计算VLF人...
关键词:地基VLF人工源 DEMETER卫星 电离层渗透模型 全波解 电离层吸收 
地面甚低频辐射渗透进电离层的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2
《电波科学学报》2016年第5期825-833,共9页赵庶凡 廖力 张学民 申旭辉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对俄科技合作专项(2014DFR21280);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5IES0101);亚太空间合作项目;ISSI-BJ项目联合资助
利用全波解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实验,研究了具有不同辐射源参数(辐射频率和功率)的地面甚低频(Very Low Frequency,VLF)辐射源在不同地磁场参数(地磁场强度和倾角)和电离层参数(电子密度和碰撞频率)条件下激发的地球-电离层波导和电离层中...
关键词:地基 VLF 人工源 全波解 电离层吸收 
短波监测覆盖范围分析被引量:5
《中国无线电》2015年第12期56-58,共3页郝才勇 彭忠宝 
短波通信具有其他通信方式无法替代的优势,一直在通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短波电台拥挤,相互干扰严重,利用短波监测站对干扰信号进行监测和定位在维护短波通信秩序中极为重要。本文研究了短波监测站的天波监测覆盖范围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短波电台 短波通信 天波传播 范围分析 发射机功率 仿真分析 监测能力 影响因素 电离层吸收 工业干扰 
无线电波的传播途径
《学生之友(童花果)》2007年第3期22-22,共1页晓晓 
无线电波从发射到接收的传播途径有三种:直线传播的叫直射波;沿地面传播的叫地波;射向天空后被大气中的电离层反射回到地面的叫天波。长波和中波射向天空的部分大都被电离层吸收。
关键词:传播途径 无线电波 电离层吸收 电离层反射 直线传播 地波传播 天波传播 发射 地面吸收 射向 
中山站电离层尖峰脉冲型吸收统计特性被引量:5
《空间科学学报》2006年第3期172-176,共5页邓忠新 刘瑞源 赵正予 杨惠根 徐中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0390154;40236058;40474061)
通过对南极中山站成像式宇宙噪声接收机2000至2001年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189例电离层尖峰脉冲型吸收事件,按其发生时间可分为夜侧吸收事件(69例)和日侧吸收事件(120例).对这两类吸收事件进行对比统计研究,得到了其吸收发生时间...
关键词:极区电离层 电离层吸收 宇宙噪声 尖峰脉冲型吸收 
峰年期间北京数字测高仪观测(英文)
《天文研究与技术》1989年第S1期209-215,共7页徐楚孚 陈传飞 郭兼善 
电离层数字式测高仪DGS—256在北京海淀小牛房地区进行试验观测。本文初步分析1988—89年冬季观测的几例,说明峰年期间北京上空电离层的某些特点。 1、电离层吸收变化与太阳耀斑活动的联系。 DGS—256频高图反映的是E区、F区回波幅度的...
关键词:电离层吸收 太阳活动 数字式测高仪 形态差别 中纬 延续时间 牛房 LATITUDE WINTER SOLAR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