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剩余劳动

作品数:1816被引量:3465H指数:2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陈吉元张桂文杨竹节贺彩银栾谨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人口学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被引量:9
《人口学刊》2006年第1期17-20,共4页鲁燕 于素秋 
经济理论和国际经验表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依赖于非农产业的发展。而发展非农产业,一个关键的要素是城市化。因此,根据我国基本现状,加快城市化速度,解决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应作为当前城市化发展的重点。
关键词:农业剩余劳动力 转移 城市化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测算及转移对策探讨被引量:7
《人口学刊》2005年第6期3-7,共5页王胜今 佟新华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全面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途径和重要目标。利用定量方法测度了吉林省农村劳动力的剩余状况,测算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初期吉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一直呈增长的态势,2003年后农业剩余劳...
关键词:吉林省 农业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计量模型 
山东省农业剩余劳动力非均衡协调转移道路被引量:1
《人口学刊》1998年第3期43-47,共5页宋金平 
关键词:山东 农业剩余劳动力 非均衡协调转移 非均衡梯度转移 劳动力转移 相对均衡 就地转移 
警惕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的冲击被引量:1
《人口学刊》1997年第2期40-44,共5页侯爱敏 
关键词:农业劳动力转移 农业生产力 科技兴农 农业剩余劳动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 中国农业 农业思想 城乡收入差距 文化素质 负面影响 
1994—1995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形势分析与预测被引量:1
《人口学刊》1995年第1期47-55,共9页陈剑 
1994—1995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形势分析与预测陈剑一、1994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形势基本判断1994年,全国人口计划继1992年、1993年再次完成,大陆人口总数1994年底已达12亿;人口出生率继续保持较低水平;计...
关键词:人口与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工作 农业剩余劳动力 形势分析 人口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 老年人口 生育率下降 出生性别比 劳动年龄人口 
人口控制与土地制度改革的综合思考被引量:3
《人口学刊》1994年第2期16-21,共6页慈勤英 
人口控制与土地制度改革的综合思考慈勤英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计划生育以指令性计划为主,靠行政手段管理,层层下达,层层控制,虽然缺乏弹性,但与当时的经济体制相适应,也不失为一种有效地控制人口的方法。当农村经济体制由计划...
关键词:土地制度改革 人口控制 责任田 承包土地 农业剩余劳动力 微观经济单位 家庭承包 农业生产 土地国有化 劳动力转移 
江西省就业人口构成特征及变化趋势
《人口学刊》1993年第1期25-30,共6页马定国 周红 
就业人口构成是人口构成中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它既反映出一个地区就业系统的主要特征,又在相当程度上揭示并预示着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从系统角度出发,就业系统是人口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的一个中介环节,该系统需要人口系统提供...
关键词:江西省 非农产业 就业劳动力 三大产业 第三产业 劳动生产率 农业剩余劳动力 百分点 农业劳动力 文化程度 
论私营经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被引量:2
《人口学刊》1992年第5期12-13,6,共3页吴育频 
长期以来,由于忽视人口的有计划控制,致使我国人口出现严重膨胀,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世界上将近1/4的人口。在传统的只求温饱、不图享受的心理支配下,人们并没明显地感到人口的压力。然而,实行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 私营经济 农业剩余劳动力 私营企业 农村劳动力 公有制经济 就业问题 商品经济 吸收 我国农村 
体制、农业剩余和中国的人口城市化被引量:1
《人口学刊》1992年第3期11-19,共9页范力达 孙少岩 
政府如何使用农业剩余在发展中国家间因体制不同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在50年代以来的中国,如何使用农业的剩余又直接和人口城市化政策联系起来。本文试从分析1984年以前的体制下的农业政策入手,分析人为控制人口迁移的城市化政策形成...
关键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中国人口城市化 城市化政策 发展中国家 农业劳动力转移 人为控制 城乡人口迁移 深层障碍 城市人口 乡镇企业 
候鸟人口的成因、效应及其评价被引量:1
《人口学刊》1990年第6期37-43,共7页伍理 
人口在地域上的变化具有多种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人口的地域变化越来越频繁和多样;有改变永久居住地的人口迁移;有为追逐高收入的经济性人口流动;有钟摆式的通勤(上下班或上下学)人口;有在几个居住地居...
关键词:农业剩余劳动力 多种形式 季节性 高收入 现代化 基本建设 竞争能力 建筑业 经济收入 社会效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