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造山作用

作品数:49被引量:1395H指数:2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陈衍景张建新于胜尧罗金海杜远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矿床地质》《黄金地质》《地质通报》《地层学杂志》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地质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2
视图:
排序:
塔里木盆地晚志留世-石炭纪伸展构造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6
《地质科学》2014年第1期30-48,共19页李日俊 孙龙德 杨海军 张光亚 曾昌民 冯晓军 文磊 张强 贾铁干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球重点大区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编号:2011ZX05028-003);塔里木油田资助
通过精细的地震资料解释,在塔里木盆地中部的满西地区发现晚志留世一石炭纪伸展构造。伸展构造由一系列规模不大的正断层组成,平面上组成两条北东—南西向的左行雁列状正断层带;剖面上构成负花状构造和堑垒构造。根据生长系数计算结果,...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地震解释 晚志留世-石炭纪正断层 左行张扭性断层带 负花状构造 堑垒构造 生长系数 昆仑加里东碰撞造山作用 造山后应力松弛 
台湾岛以南海域新近纪的弧—陆碰撞造山作用被引量:24
《地质科学》2006年第2期195-201,共7页丁巍伟 杨树锋 陈汉林 程晓敢 吴能友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资助项目(G2000046704)。
台湾岛以南海域(台南滨海)弧—陆碰撞带位于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和南海的结合部位,是新近纪弧—陆碰撞研究的理想场所。本文通过对南海973航次在该区域的多道地震剖面的解释,认为台南滨海弧—陆碰撞带增生的火山—沉积楔由恒春海脊...
关键词:弧-陆碰撞 南海 斜向汇聚 新近纪 台湾岛以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