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陆碰撞

作品数:41被引量:370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杨振强朱章显吴啸龙王英民王海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更多>>
相关期刊:《地质与资源》《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地质科学》《吉林地质》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海南岛二叠纪—三叠纪构造演化:源自岩浆岩和变质岩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约束被引量:9
《地质学报》2023年第1期30-51,共22页吕方 辛宇佳 李建华 王金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072239,41822205,42102274);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DZLXJK202005)联合资助的成果。
本文对海南岛广泛出露的中-酸性花岗质岩体和中—高级变质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识别出270~259 Ma和242 Ma两期岩浆事件和251~248 Ma变质-深熔事件。270~259 Ma岩浆岩包括花岗(石英)闪长岩和含石榴...
关键词:海南岛 晚二叠世—早三叠世 花岗岩 洋壳俯冲 弧-陆碰撞 锆石U-Pb同位素 LU-HF同位素 
中国东北地区显生宙岩浆作用和洋-陆格局及其与气候演变的关系被引量:3
《岩石学报》2022年第5期1443-1459,共17页杨浩 葛文春 纪政 井佳浩 董玉 景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88101、42072064、41802049)资助。
显生宙期间,地球经历了温室-冰室气候的周期性交替变化。在数百万年的时间尺度,这种古气候的转变被认为是碳源和碳汇过程耦合的结果,但一直以来关于两者贡献程度的认识尚不明确。通过全球统计分析,不同学者提出大陆弧火山脱气模型和热带...
关键词:中国东北 显生宙气候变化 大陆弧 矽卡岩 弧-陆碰撞 
再论台湾造山带构造格架与演化过程被引量:2
《岩石学报》2022年第4期963-979,共17页黄博宏 魏春景 季建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30304、41872057)资助。
台湾造山带是中新世晚期以来相邻菲律宾海板块往北西方向移动,导致北吕宋岛弧系统及弧前增生楔与欧亚大陆边缘斜碰撞形成的。目前该造山带仍在活动,虽然规模很小,但形成了多数大型碰撞造山带中的所有构造单元,是研究年轻造山系统的理想...
关键词:台湾造山带 弧-陆碰撞 南中国海俯冲 构造分区 北吕宋岛弧 
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奥陶纪前陆盆地的沉积大地构造格架与演化被引量:7
《岩石学报》2021年第8期2531-2546,共16页师平平 肖安成 付金华 吴磊 周义军 王依平 覃素华 张万福 
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2017ZX05008001、2016ZX05003001、2017ZX0500800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601002)联合资助.
鄂尔多斯地块南缘位于鄂尔多斯地块与北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是研究北秦岭造山带奥陶纪弧-陆碰撞事件沉积-构造响应的理想场所。目前对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奥陶纪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构造属性、结构以及演化历史仍缺乏清晰的认识。本文通...
关键词:鄂尔多斯地块南缘 奥陶纪 周缘前陆盆地 演化历史 盆地结构 弧-陆碰撞事件 
东帝汶海槽断裂特征与构造演化模式被引量:4
《地质通报》2021年第2期364-375,共12页魏新元 栾锡武 冉伟民 石艳锋 王阔 张豪 
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中国-东盟海洋地震数据平台与研究中心建设》(编号:12120100500017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孟加拉湾东北部沉积过程与特提斯东段构造变形耦合关系》(批准号:92055211);《东印度洋Roo海隆早期俯冲在巽他弧后东爪哇盆地的构造变形记录》(批准号:42006067)。
东帝汶海槽位于澳大利亚板块西北帝汶海与帝汶岛之间,晚中新世澳大利亚板块与东南亚班达岛弧碰撞引发了帝汶岛与帝汶海槽的构造变形,由于弧-陆碰撞过程的复杂性,帝汶海槽的变形时间与机制仍然存在较大争议。为约束帝汶海槽变形时间、探...
关键词:帝汶海槽 弧-陆碰撞 断裂特征 天然地震 构造演化 
中国东部大陆边缘晚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板块相互作用过程重建被引量:4
《中国地质》2020年第5期1323-1336,共14页尚鲁宁 张勇 姚永坚 吴浩 胡刚 田陟贤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60137,DD20160138,DD2019023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6050,91858208)共同资助。
晚新生代中国东部大陆边缘的构造活动主要集中于东海东缘。中新世以来菲律宾海板块俯冲、冲绳海槽弧后张裂、台湾弧-陆碰撞等一系列重大构造过程,塑造了现今琉球沟-弧-盆体系、台湾碰撞造山带和南海东北部的构造-地貌格局。本文基于对...
关键词:地震地层 弧后张裂 弧-陆碰撞 板块重建 海洋地质调查工程 冲绳海槽 
辽宁北部早古生代弧-陆碰撞作用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
《地质与资源》2020年第4期397-400,共4页时溢 石绍山 舒广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法库地区早古生代弧岩浆活动及其构造演化特征”(编号41902234);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辽东-吉中地区区域地质调查”二级项目之“辽宁1∶5万法库等3幅区域地质调查”(编号DD20190042-02).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基础地质室构造研究团队在辽宁北部法库地区地质调查过程中,初步识别出了一次弧-陆碰撞作用.根据地质年代学研究,其主要发生在早古生代.该发现为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松辽盆地覆盖区的早古生代的...
关键词:华北板块 早古生代 古亚洲洋 弧-陆碰撞 辽宁省 
西藏拉萨地块革吉石英闪长岩及镁铁质微粒包体成因及其对班——怒特提斯洋晚侏罗世构造演化的启示被引量:3
《世界地质》2019年第3期690-707,共18页彭勃 李宝龙 赵拓飞 周磊 秦广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0210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8M641434);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90167)联合资助
在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缘,新识别出一条中-晚侏罗世岩浆岩带,其形成时代并非前人所认为的早白垩世,这一发现为重新认识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俯冲极性与过程提供了新的资料。笔者以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岩体地质及岩相...
关键词: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 弧-陆碰撞 拉萨地块 革吉 狮泉河 
欧亚大陆东南缘弧-陆碰撞带现今地壳水平变形特征研究被引量:5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9年第2期240-245,253,共7页吴啸龙 杨志强 龚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4195);西安科技大学博士(后)启动基金(2016QDJ049)~~
在收集中国福建省、台湾省及菲律宾吕宋岛现有GPS观测成果的基础上,统一归算了欧亚大陆东南缘弧-陆碰撞带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针对该区域超过1 000 km的超长跨度,建立了基于椭球坐标的最小二乘配置模型,计算了弧-陆碰撞带GPS应变...
关键词:弧-陆碰撞带 欧亚大陆板块 菲律宾海板块 GPS应变场 吕宋火山弧 
台湾地区弧-陆碰撞控制的海相前陆盆地
《地学前缘》2017年第4期284-293,共10页许淑梅 吴珊 李三忠 武向峰 冯怀伟 王金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1325009);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项目;鳌山卓越科学家计划(2015ASTP-0S10)
依据现有的地震、钻井和野外地质资料,综合前人关于台湾地区板块相互作用、区域大地构造、岩浆活动、弧-陆碰撞过程、沉积盆地、层序地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台湾地区弧-陆碰撞过程中的盆地特征及演化规律,认为约15 M...
关键词:盆地类型 弧陆碰撞 台湾 前陆盆地 海相沉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