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维度

作品数:82被引量:9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孙全胜颜利华朱庆跃谢静尹树广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批判维度与价值旨趣被引量: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4年第1期14-24,共11页杨宏伟 刘雅婧 
精神生产是马克思用以建构现实社会、观照人的现实生活的重要范畴。马克思从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性——实践活动——出发,立足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事实,解蔽了黑格尔悬设在外的精神运动的思辨哲学逻辑,批判了费尔巴哈主体性缺失的形...
关键词:唯物史观 精神生产 自由创造 社会实践 
重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价值批判维度——评约翰·罗默的剥削理论
《国外理论动态》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程雨凡 
1970年代至198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遭遇了以劳资收入巨大鸿沟为主要表现的严重的经济不平等问题,而劳资交易表面上的“自愿互惠”原则使人们陷入结果不正义和过程伪正义的困境。揭示劳资矛盾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价值批判 剥削 初始财产分配 平等 正义 
身体虚体化、交往数字化与精神界面化——数字时代深度媒介化的三重批判维度被引量:5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40-49,共10页石润民 蓝江 
广义媒介化是通过外部条件将环境转化为人类世界的过程。在数字时代,深度媒介化表现为身体虚体化、交往数字化和精神界面化,这三重媒介化现象的本质是数字资本通过技术媒介对社会全方位的深度异化。通过药理学机制,新兴的技术媒介仍然...
关键词:媒介化 虚体 数字交往 界面 技术药理学 
《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三重解读——基于哲学观变革的方法论向度
《思想教育研究》2023年第9期89-97,共9页张楚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智媒时代社会思潮的传播与治理”(项目编号:21BKS070)阶段成果。
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哲学方法论的变革和意识形态的建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德法年鉴》时期的两篇文章中,马克思实现了对自己哲学出场路径的转换、资本主义抽象统治的祛魅以及对人类解放历史任务的明确。与此同时,马克思意识...
关键词:意识形态 批判程序 实践原则 批判维度 超越 
金融资本批判维度下金融治理问题的思考
《新丝路(中旬)》2023年第8期0028-0030,共3页骆洋 
金融治理是时代热点问题。金融治理是维持经济平稳运行,支撑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环节。金融治理,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导向、底线思维、金融服务于实体等金融治理原则与理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金融治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
关键词:金融治理 中国共产党 金融资本 
马克思“空间正义”的三重批判维度被引量:2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3年第4期13-24,共12页孙全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伦理道德数据库建设研究”(18ZDA022)。
马克思“空间正义”体现着政治经济学批判、人本学批判和伦理学批判的三重维度。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空间正义”的着力点,马克思重点分析了空间生产背后的资本力量,揭示了资本对空间生产的支配,要求实行空间公有制;人本学批判是马...
关键词:马克思 空间正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三重批判维度 
马克思消费理论及其批判维度
《特区经济》2023年第7期16-19,共4页何柏略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消费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现实考察所形成的重要理论。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消费问题进行了批判,明确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生产方式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
关键词:马克思 消费理论 消费异化 
历史虚无主义的多重批判维度——以“四史”教育为矛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10-17,共8页谭韵蓉 
2020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新时代增强高校思政课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力研究”(20JDSZK1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济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21202102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历史虚无主义是活跃在国内意识形态领域中典型的错误思潮之一,有其复杂的理论根源与社会根源。批判和拒斥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是新形势下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升意识形态功能的需要。“四史”教育是坚持唯物史观正确看待与解读...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 错误思潮批判 “四史”教育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三重维度与当代价值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16-22,共7页王庆超 
2022年度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科研项目“他者视域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评析”(2022AH030052);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一般项目(gxyq2022020)。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主基调是批判。在多数语境中,马克思是以批判和否定的态度对待意识形态的。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并非单一内涵的术语,而是具有多维特性:既凸显了否定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批判维度,也蕴含着阐释“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
关键词:马克思 意识形态 批判维度 建构维度 一般维度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三重批判维度及其当代理论效应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4期93-103,共11页王力 王泓博 
马克思建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分配正义思想,构成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的应得正义、市民社会形式平等及不合理分工体系的三重批判。马克思揭示了应得正义掩盖的不正义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只有消灭财产的资产阶级属性,才能实现真正...
关键词:分配正义 应得正义 分工 共同富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