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感染

作品数:41被引量:6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吕桂霞沈永年刘维达李德宝王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市塘沽区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期刊:《天津医药》《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临床麻醉学杂志》更多>>
相关基金: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E.granulosus皮下感染小鼠肝切除术后Myd88/IL-23表达和肝再生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24年第4期361-365,共5页陈骏 于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No.2022D01C316)。
目的利用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ranulosus)感染小鼠模型,结合70%肝切除手术,探索E.granulosus感染对肝脏组织再生的影响,初步探讨MyD88/IL-23在E.granulosus感染小鼠术后肝再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了E.granulo...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 髓样分化因子88 白介素-23 肝再生 
皮下裂头蚴病1例被引量:1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21年第4期439-441,共3页吴登艳 唐大峻 张颖 何白林 王燕 谭燃景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19jcyj-msxmX0042)。
本文报道了1例皮下裂头蚴病病例的诊治过程。
关键词:裂头蚴病 皮下感染 病例报道 
藏毛窦改良Karydakis术被引量:7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8年第12期1407-1407,共1页陈诗伟 简丽丝 王浩 
藏毛窦是多发于臀沟骶尾部的皮下感染,常反复破溃而形成窦道。手术是治疗藏毛窦的主要手段。对于复杂性或多次复发的慢性藏毛窦患者,在切除病灶的同时可以应用皮瓣技术,目前医学文献上研究报道较多的皮瓣技术主要有菱形皮瓣(Limberg fl...
关键词:改良术式 藏毛窦 菱形皮瓣 皮下感染 多次复发 医学文献 临床效果 骶尾部 
人体肩部皮下感染裂头蚴1例被引量:1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104-105,共2页丁海峰 姚尧 林科 潘妮 
曼氏迭宫绦虫第二中间宿主主要是蛙、蛇等多种脊椎动物,人可作为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甚至终末宿主,引起裂头蚴病。人类感染曼氏裂头蚴主要是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蛙肉,或采用生蛙肉或蛙皮外敷消炎。我国曼氏裂头蚴病的报道广泛,但湖北...
关键词:裂头蚴 第二中间宿主 人体感染 病例分析 
骶尾部藏毛窦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体会被引量:1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年第5期541-542,共2页罗芳 
骶尾部藏毛窦是指发生于臀裂上方1/2的皮下感染,可以表现为红、肿、急性脓肿或藏毛窦,即指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的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为其特征^([1])。在临床中较少见,多见于20~30岁青年,肥胖及伴浓密毛发者,男性比女性更易发...
关键词:骶尾部藏毛窦 临床护理 围手术期 切除术 慢性窦道 住院满意度 皮下感染 急性脓肿 
胃造口周围皮下感染患者病原菌分析与预防被引量:1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年第5期1081-1083,共3页陈秀荣 彭宗银 龙国利 陈超华 白兰燕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20136)
目的分析胃造口周围皮下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菌,进行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降低胃造口周围皮下感染率。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5年5月在医院行胃造口术发生周围皮下感染的300例患者,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细菌鉴定...
关键词:胃造口 周围皮下感染 耐药性 预防对策 
持续低负压引流技术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被引量:3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年第25期3266-3268,共3页李建君 周立芝 马玉霞 张景华 唐小梅 袁凤辉 沈丹薇 安娜 王云龙 张淑芳 
2012年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12120274b)
目的:观察持续低负压引流技术对乳癌根治术后患者创面愈合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2月行乳腺癌手术患者252例为实验组,对创面采用持续低负压吸引;以2012年1月-9月行乳腺癌手术患者203例为对照组,对创面采用常规负压吸...
关键词:乳腺肿瘤 持续低负压吸引技术 带管时间 皮下积液 皮下感染 
藏毛窦转移皮瓣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9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4年第5期406-408,共3页侯孝涛 邵万金 陈玉根 
藏毛疾病(pilonidal disease,PD)是多发于臀沟骶尾部的皮下感染,常反复破溃而形成窦道即藏毛实。Herbert Mayo于1833年首先描述这种疾病,1880年Hodges以拉丁语pilus(毛发的)nidus(巢的)将其正式命名为藏毛实(pilonidal sinus...
关键词:转移皮瓣 藏毛窦 藏毛疾病 皮下感染 MAYO 危险因素 皮肤外伤 骶尾部 
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处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江苏医药》2014年第3期359-360,共2页汤云 程孝惠 
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造口术后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1-2周左右。主要表现为肠造口黏膜皮肤缝合处组织愈合不良而造成皮下感染,使皮肤与肠造口黏膜部分或整圈分离并留下一个开放性的创面,尤其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可加重创面的感染和...
关键词:皮肤黏膜分离 乙状结肠造口 糖尿病 患者 术后并发症 应用 血糖控制不良 皮下感染 
以多发皮下感染为首发表现的多发骨髓瘤1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年第5期210-210,共1页王迎 王建国 
0引言 我科于2013年12月10日收治1例皮下多发皮下感染患者,因治疗效果差,促使我们在治疗过程中积极寻找多发皮下感染的原因,最终我们发现该患者是以多发皮下感染为首发表现的多发骨髓瘤病例,针对骨髓瘤治疗后皮下感染得到迅速的控制。
关键词:多发皮下感染 多发骨髓瘤 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