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如山

作品数:393被引量:16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梁燕傅谨胡淳艳沈达人梁燕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艺术研究院齐如山旧藏程甲本《红楼梦》初考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7,共7页李虹 石中琪 
1791年,程伟元与高鹗印行《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结束了《红楼梦》以手抄方式传播的时期。受印刷技术和物质载体的限制,《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印刷数量有限,流传到今天的有近二十种,其中保存完好、没有混配、只有少量修订的,仅有五部...
关键词:中国艺术研究院 齐如山旧藏 程甲本 红楼梦 
梅兰芳表演艺术分期及评价新论(上)
《中国京剧》2024年第11期15-25,共11页刘祯 
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及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07)阶段性研究成果。
梅兰芳曾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总结他一生的三个阶段:我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学习演唱时期;(二)古装时装的尝试期;(三)出国表演时期。1这是梅兰芳对自己舞台生涯的初步划分,可看出他对自己一生表演阶段的认知。实际上,在近60...
关键词:舞台生涯 演出剧目 梅兰芳 齐如山 舞台实践 时装新戏 艺术分期 尝试期 
齐如山、欧阳予倩、钱宝森、筱翠花、程砚秋谈京剧步法
《中国京剧》2024年第10期72-79,共8页刘昊 
作为“四功五法”之一,步法是京剧中重要的表演技法。根据角色行当、性别、年龄、身份、性格、情感、服装、所处情境的不同,京剧的步法也有所不同,具有各不相同的技法、用途、意义等。丰富多样的京剧步法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
关键词:欧阳予倩 程砚秋 齐如山 筱翠花 四功五法 钱宝森 京剧 美学价值 
父辈的北平地下交通线活动往事
《炎黄春秋》2024年第9期83-85,共3页艾群 
抗日战争时期,我家住在北平板厂胡同僧王府后院,祖父艾可庭与齐竺山(戏剧家齐如山长兄)合股经营大和恒商行,自己单独经营义增祥粮店。父亲艾友兰(中国大学学生,1941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即“民先”,1949年入党)、姑母艾蕙兰(中法...
关键词: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燕京大学 抗日战争时期 民先 齐如山 交通线 入党 北平 
如何理解“梅兰芳”
《中国文艺评论》2024年第9期84-93,I0004,共11页刘祯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及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8ZD07)的阶段性成果。
谈梅兰芳表演艺术或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核心是梅兰芳,那么梅兰芳是谁,怎么理解“梅兰芳”,不同人有着不同的认识和判断,这种不同的认识和判断,关乎对梅兰芳的评价和对中国戏曲的理解。在笔者看来,“梅兰芳”一词起码有三层含义,即梅兰...
关键词:梅兰芳 梅兰芳集体(复数) 表演体系 徐兰沅 齐如山 
京剧术语解析(七)——梅兰芳手势例举
《中国京剧》2024年第8期110-110,共1页齐如山 
齐如山在《梅兰芳艺术一斑》中总结了梅兰芳的53种旦角手势,包括持物类的25种,徒手类的28种,其中表达感情的手势11种。现摘选其中10种手势,以飨读者。
关键词:齐如山 梅兰芳 旦角 京剧 表达感情 手势 艺术 
“戏衣行”溯源
《文史知识》2024年第5期106-111,共6页杨耐 
中国艺术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院级学术研究项目“中国传统戏衣制作技艺研究”(项目编号:2020-1-17)阶段性成果。
生于晚清的戏曲理论家齐如山(1875一1962)先生曾在其撰写的《北京三百六十行》中称:“从前戏衣皆来自南方,四五十年来北京始有专行。”(《齐如山文集》第7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20,104页)按照齐先生的说法,北京以前是没有戏衣行的,北京...
关键词:齐如山 河北教育出版社 戏衣 戏曲理论家 南方 
太监南书房外造酱熏煞洋人
《养生保健指南》2024年第5期70-70,共1页苏文洋 
文化大师齐如山曾谈过故宫的酱缸故事。他说,宫中所用的祭祀点心都是大内坊所造,祭完之后,分与各妃嫔、宫女、太监食用。大家吃不了太多,就有太监收买这些点心用以造酱。因点心中都是高面、白糖、奶油等,造出酱来味道很好,太监便把酱送...
关键词:南书房 齐如山 宫女 太监 点心 
京剧《生死恨》唱腔音乐研究
《剧影月报》2024年第2期24-27,共4页关紫诺 
京剧《生死恨》是由梅兰芳先生等人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创作的一出激励全民族抗战的作品。该剧由齐如山先生根据明代传奇《易鞋记》进行改编,原作品是传统戏曲惯用的大团圆结局,到了《生死恨》便成了悲剧。梅兰芳先生说:“我们...
关键词:梅兰芳先生 传统戏曲 齐如山 大团圆结局 九·一八 全民族抗战 醉生梦死 明代传奇 
戏曲里的大众文化
《同舟共进》2024年第3期69-73,共5页杜君立 
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上,戏曲常常被视为中国的国粹。“戏”的传统写法是“”,左“虚”右“戈”。虚是虚构,即想象和模拟;戈是兵器,代表了现实生活的纠葛与争执。两个字合到一起,所谓“戏”即虚拟的生活,是对矛盾冲突的重构或者预设。戏...
关键词:戏曲理论家 中国戏曲 西方戏剧 现实生活 齐如山 大众文化 矛盾冲突 传统写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