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仲阳

作品数:16被引量:1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吴春芝刘红在谷福根孙华士王松山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药科大学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上海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河北中医》《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中医急症》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双重孝行钱仲阳
《家庭中医药》2015年第4期7-8,共2页陈德春 
在我国的古代典籍中,《孝经》注重的是思想修养,《礼记》注重的是行为修养。两者相辅相成,并行不悖。时下大谈国学,无非是要对清末以来国人之道德滑坡,抛锚止跌。所以,"百善孝为先"的现代语境,频频见诸报端。这种所谓"孝",根据时事...
关键词:仲阳 《孝经》 思想修养 百善孝为先 三段论式 现代语境 道德滑坡 神宗 古代典籍 太医丞 
儿科医圣钱仲阳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4年第5期53-53,共1页王雪之 
《小儿药证直诀》的作者钱乙,是宋代著名的儿科医生,人称“儿科之圣”。钱乙在担任翰林医官之时,皇帝宋神宗之子突生瘛疯怪病,请了不少名医诊治,皆毫无起色,病情越发加重,最终导致周身抽搐。神宗皇帝对儿子的病状十分焦急。在重...
关键词:儿科医生 钱仲阳 《小儿药证直诀》 医圣 钱乙 诊治 名医 
钱仲阳之《小儿药证直诀》被引量:1
《河南中医》2013年第12期2049-2049,共1页相鲁闽 
宋代郓州钱乙,字仲阳,北宋医学家。生于宋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为吴越王宗属,曾祖之辈,随王纳土,因家于郓。父颢善针,匿姓名东游海上,乙三岁母亡,姑嫁医工吕,哀其孤,抚为子以授其业,姑病革始告之,故乙泣请迹父,五六...
关键词:钱仲阳 《小儿药证直诀》 六味地黄丸 
常用中药六味地黄丸对结核病治疗被引量:2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第9期71-71,共1页岳霞 
六味地黄丸系北宋名医钱仲阳之名方,始创于其《小儿药证直诀》,名六味者,实际由六味药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其二方中酸苦甘辛咸淡六味俱备。总体来讲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为滋补肾阴,它是治疗肾阴不足的基本药方,
关键词:中药六味地黄丸 治疗 结核病 《小儿药证直诀》 滋补肾阴 肾阴不足 钱仲阳 熟地黄 
钱仲阳学术思想研析被引量:1
《中国中医急症》2010年第10期1757-1758,共2页傅毅 谭邦华 王松山 
《小儿药证直诀》一书是钱仲阳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开展其学术思想研究对掌握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其临床辨证论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医儿科 钱仲阳 学术研究 
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
《人人健康》2010年第19期36-36,共1页杨晓青 
六味地黄丸,是补肾名方。这一称谓来自钱仲阳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最早是“八味地黄丸”,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 滋补肾阴 《小儿药证直诀》 《金匮要略》 八味地黄丸 中药组成 钱仲阳 熟地黄 
六味地黄汤在耳鼻喉科中的辨证应用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第17期141-141,共1页常群颖 
关键词:辨证应用 耳鼻喉科 六味地黄汤 《金贵要略》 六味地黄丸 肝肾阴虚 肾气丸 钱仲阳 
六味地黄丸,不是补肾通用专方
《健康向导》2009年第3期30-30,共1页中里巴人 
六味地黄丸是宋代幼科(儿科)专家钱仲阳专门为小儿先天不足准备的一剂良药,用以治疗小儿五迟之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现在成人争先买来补肾虚,甚至有很多人竟把它当成了壮阳之品经常服用,六味地黄丸似乎成了补肾的通用专...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 补肾 通用 壮阳 小儿 专方 钱仲阳 适应证 肾阴虚 先天不足 
漫谈六味地黄丸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7年第5期24-24,共1页哈小博 
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在古医籍中有地黄丸方近20首,而流传最为广泛且沿用不衰的是宋代钱乙(仲阳)所撰《小儿药证直诀》中的一首。该方是钱仲阳从金匮肾气丸减桂、附而成,以为幼科补肾专药。《成方切用》说:“小儿行迟齿迟...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 《小儿药证直诀》 校注妇人良方 金匮肾气丸 阴虚发热 正体类要 古医籍 钱仲阳 
六味地黄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7年第4期224-225,共2页杨明亮 
关键词:六味地黄汤 临床应用 六味地黄丸 儿科医生 钱仲阳 肾气丸 张仲景 干地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