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共和盆地

作品数:112被引量:713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严平董光荣卢琦马玉凤孙建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地应力测量及其储层压裂改造意义分析
《地学前缘》2024年第6期130-144,共15页许家鼎 张重远 张浩 白金朋 张士安 张盛生 秦向辉 孙东生 何满潮 吴满路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13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7175);中央级科研单位基本科研项目(DZLXJK202204)。
近年来,我国在干热岩资源勘查和钻井技术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对于高温干热岩压裂技术的基础研究还较薄弱。对于增强型地热系统,一般采用水力压裂的方式向干热岩储层注入高压流体使储层中的天然裂隙扩展延伸,从而达到增大储层渗透性...
关键词:青海共和 干热岩 地应力测量 水力压裂 储层评价 
青海共和盆地发现鱼类化石
《第四纪研究》2024年第6期1713-1716,共4页李永项 李兆雨 杨怀龙 谢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172010和41472013);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批准号:2013CB955901)共同资助。
2020年10月23日前往共和考察,在湖相地层中共采回14块标本,其中4件为植物标本,10件为鱼类标本。初步鉴定,这些鱼类标本应为鲤科裸鲤属的花斑裸鲤Gymnocypris cf.eckloni。现代的花斑裸鲤(Gymncypris eckloni)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高原宽...
关键词:淡水生态系统 植物标本 花斑裸鲤 高原 食物链 
青藏高原东北缘大规模光伏电站对高寒沙地植被-土壤的影响研究——以青海共和盆地为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4年第12期92-106,共15页屈准 杨肃昌 赵鹏 韩庆杰 牛清河 殷代英 张嘉宸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2207109,41771010);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专题(2022YFF1302505-04);2023年陇原青年英才项目([2023]11号);国家电投集团统筹研发经费支持项目(KYTC2020GF10);青海省重大科技专(2021-SF-A7-2)资助。
不同类型太阳能光伏板对高寒区沙地植被-土壤的长期影响研究,对沙戈荒地区大规模光伏项目运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中以共和盆地光伏电站为研究对象,通过植被调查与土壤分析发现:光伏电站建成10年后植物种从21种增至33种,板下植物多样...
关键词:光伏电站 土壤养分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植被 
青海共和盆地花岗岩细观热损伤研究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971-980,共10页解瑾 郤保平 何水鑫 李晓科 蔡佳豪 贾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51874207);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701D121131)。
【目的】花岗岩是干热岩地热能主要储藏的岩体之一,研究热及热冲击对花岗岩的损伤机制对于干热岩地热开采有一定的工程及理论意义。【方法】利用偏光显微镜分别对花岗岩从室温缓慢升高至600℃的全过程、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和在水中热冲击...
关键词:花岗岩 高温 热冲击 细观结构 干热岩 地热开采 
青海共和盆地荒漠区输电塔基建设对深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24年第5期161-170,共10页王文昌 鲁旺胜 荆可 
国网青海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项目“青海高原荒漠地区电网工程迹地植被拟原生态营建技术研究与应用”(52283022000G)。
土壤微生物在维持生态平衡和土壤生态功能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荒漠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对外界干扰的响应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以青海共和盆地荒漠区建成2 a的输电塔基干扰区深层土壤(60~80 cm)为研究对象,采用16S高通量测序...
关键词:荒漠区 生物多样性 生态修复 群落组装 结构方程模型 
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注采大尺度物理模拟实验被引量:2
《石油勘探与开发》2024年第3期646-654,共9页赵鹏 朱海燕 李根生 陈作 陈世杰 上官拴通 齐晓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开采过程多场时空演变规律与流动调控方法”(521926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增强型地热系统注采过程热-流-固-化耦合裂缝形变机制与流动换热调控方法研究”(52304003)。
基于自主研制的真三轴多物理场原位注采大型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开展了青海共和干热岩多井长期注采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多井连通性实验获得了岩样内部天然裂缝系统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各裂缝与井筒的连通情况,在此基础上选择注入井和生产井...
关键词:干热岩 注采模拟实验 采热性能 导流能力 优势通道 流体滤失 
高温作用下干热岩岩石物理实验及岩石物理建模研究被引量:4
《矿业科学学报》2023年第6期758-767,共10页高万里 赵惊涛 王化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YFE0201300)。
为探究干热岩储层物性参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本文对青海共和盆地29块干热岩样品进行高温岩石物理实验,分析了样品速度、磁场强度、电阻率等物性参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岩石样品随着温度升高,密度逐渐减小,但衰减幅度不足...
关键词:岩石物理 干热岩 青海共和盆地 高温 岩石物理建模 
青海共和盆地自生自储型氦气的初步发现被引量:1
《地质通报》2023年第10期1625-1639,共15页陈建洲 王瑾 王国仓 谢菁 安生婷 李青 
青海省第一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计划项目《氦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地下热岩元素地球化学与矿物学相关性气源追索-以共和盆地干热岩、热泉及地下热水为例》(编号:2021ZY001);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勘项目《青海省清洁能源靶区优选》(编号:20206109)。
为查明共和盆地潜在氦气源岩(干热岩)稀有气体、元素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笔者在共和盆地采集了与干热岩相关的花岗岩进行了稀有气体和放射性铀钍测试、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发现花岗岩中氦气含量达到49×10^(-6)~851×10^(-6),每吨岩...
关键词:花岗岩 氦气 生成 储集 自生自储型 共和盆地 
利用热-孔隙流体耦合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干热岩开发温度下降过程——以青海共和盆地恰卜恰地区干热岩开发为例被引量:5
《地球物理学报》2023年第7期2887-2902,共16页刘汉青 胡才博 赵桂萍 石耀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07411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E1E40413X2)资助
水力压裂是干热岩(HDR)开发最常用到的压裂方式,水力压裂形成的裂缝网络为增强地热系统的运行(EGS)提供了高渗透率的人工储层.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关于共和盆地水力压裂实验、数值模拟资料和现场水力压裂监测结果的基础上,引入了离散裂...
关键词:水压致裂 共和盆地 干热岩 离散裂隙网络 
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热储层人工水力致裂裂缝扩展规律被引量:4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514-522,共9页郭茂生 姬长发 刘宗鑫 张鹏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4191)。
干热岩热储层裂隙的渗透性、连通性直接影响着其换热效果,水力压裂是增强裂隙特性的重要手段。为了掌握水力压裂时裂缝的扩展规律,以青海共和盆地GR1地热井3500~3705 m深度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ABAQUS水力压裂模拟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模拟...
关键词:干热岩 水力压裂 水力裂缝 扩展规律 数值模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