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汉学

作品数:66被引量:12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王建梁罗检秋黄爱平黄敏学彭卫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清代《尚书》学“伏郑之争”考察
《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11期60-70,共11页侯金满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B009)——《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
在清代“汉学”兴起过程中,汉代的伏生与郑玄两家《尚书》经说重新受到重视,先后形成了以“宗郑”为代表的古文经学一派和以“师伏”为代表的今文经学一派,两派之间发生了多次交锋,可称之为清代《尚书》学中的“伏郑之争”。“伏郑之争...
关键词:今古文之争 伏生 郑玄 《尚书》学 清代汉学 
道光朝域外史地研究兴起原因新探——基于学术史角度的考察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0年第2期101-113,共13页王惠荣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道光朝学术研究”(项目编号:15BZS090)阶段性成果。
发轫于道光朝的域外史地研究,从内容而言,以西洋人谈西洋为主,开中国世界史地研究之先河。然而,由于清代汉学在道光朝渐成一个影响及于全国的学派,此时的域外史地研究无论著者还是研究风格、方法,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汉学影响。换言之,道...
关键词:清代汉学 道光朝 西北史地学 域外史地研究 
由训诂通义理:以戴震、章太炎等人为线索论清代汉学的哲学方法被引量:20
《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7期41-58,共18页陈少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四书学与中国思想传统研究"(15ZDB005)阶段性成果
汉学与宋学之争,实迄于清代。汉学擅考据,宋学精义理,各有所长。宋学与汉学是经典研究中追寻意义的两种方法,两者都力求揭示蕴含在经典文本中的义理。汉学重训诂不仅有助于思想史的还原,还可以提供一条不同于宋学的探索义理之路。按照...
关键词:汉学 义理 考据 训诂 
清儒对郑玄注《孝经》的辩护被引量:2
《中国哲学史》2017年第3期36-43,共8页吴仰湘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皮锡瑞《经学通论》注释与研究”(15ZDB010)的阶段性成果
《孝经郑注》作者问题是中国经学史上一桩公案。郑玄自言注《孝经》,但自陆澄首发难端,陆德明、孔颖达等续加疑辞,刘知几再设"十二验"断言《孝经》非郑玄所注,王应麟继称郑小同注《孝经》。清代汉学复兴,《孝经郑注》作者之争空前激烈,...
关键词:《孝经郑注》 郑玄 清代汉学 经学公案 
试析清代汉学分派的困境被引量:3
《江海学刊》2016年第3期166-176,共11页罗检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19世纪学术家族之研究"(项目号:12BZS049)的阶段性成果
近代一些学者多从师承或地域来梳理清代汉学,遂有吴派、皖派、扬州学派、常州学派等说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者对汉学分派多所讨论,见仁见智,而至今难有共识。清代学者虽有时提到师承关系,士人交游也呈现一定地域性,但这些因素并不...
关键词:汉学分派 师承 学术地域性 学术反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