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时效

作品数:363被引量:613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徐国栋尹田史浩明温世扬廖焕国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学杂志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我国民法典编纂中时效立法的三个问题被引量:8
《法学杂志》2015年第9期1-11,共11页房绍坤 
在时效立法上,我国应当采取分别立法模式,于总则编规定诉讼时效,于物权编规定取得时效。诉讼时效不宜改称消灭时效,应继续采用诉讼时效的称谓。诉讼时效应区分普通诉讼时效和最长诉讼时效,期间分别确定为3年和20年。
关键词:消灭时效 诉讼时效 取得时效 时效期间 
论取得时效的制度构建被引量:9
《法学杂志》2007年第2期47-51,共5页刘保玉 王仕印 
物权法上的善意取得制度和不动产登记制度均不能取代或遏制取得时效的适用空间。除法律另有规定的特殊情况外,所有权得适用取得时效,各种用益物权也是取得时效适用的重要领域,担保物权由其特性所决定难以适用取得时效,知识产权、人身权...
关键词:时效 取得时效 诉讼时效 物权立法 民法典 
取得时效制度问题探讨被引量:1
《法学杂志》2005年第4期56-58,共3页冯忠明 
2002年由全国人大法工委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首次在我国确立了取得时效制度,弥补了我国只有诉讼时效,没有取得时效这样一种立法缺失的现象,但对这一制度的适用对象、范围等问题并没有明确。本文从取得时效的历史沿革、...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 制度问题 取得时效制度 2002年 诉讼时效 立法缺失 适用对象 立法现状 集体所有 人大法 财产 国家 见解 
略论我国的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法学杂志》1996年第2期16-17,共2页刘培峰 任玉 
《民法通则》实施后,我国民事诉讼时效制度正式建立.然而,仍有不少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议,司法实践中仍无章可循之处.
关键词:诉讼时效 时效的客体 抗辩权 物上请求权 程序意义上的诉权 所有权 权利人 《民法通则》 诉讼时效制度 取得时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