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证手段

作品数:71被引量:6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蔡皖东丁军平张建伟曾云令蒋元成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工业大学华东政法学院清华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政治法律—诉讼法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的实践分析与探讨
《法制博览》2019年第9期19-21,共3页李舴玉 
最高人民法院于1995年3月6日通过的《关于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批复》,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民事诉讼法领域得到首次确立。后又经三次司法解释,2015年2月4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 排除标准 自由裁量排除 法定排除 取证手段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程序正义再出发
《法律与生活》2017年第14期47-47,共1页
2017年6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进一步界定非法取证方式《规定》以列举方式明确了四类典型和严重的言...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 排除原则 言词证据 国家安全部 取证手段 刑事案件 审查起诉 侦查人员 审查逮捕 收集证据 
民事诉讼中悬赏取得的证据之证据能力被引量:1
《公民与法(综合版)》2016年第7期42-45,共4页金富文 
公权力有别于私权利,当事人为取证发布的悬赏广告是要约,私法上法不禁止皆自由。证据法最主要的目的是发现真实,悬赏取证是当事人发现真实的一种手段。从我国现行民诉法来看,证人出庭费用补偿机制、鉴定人制度、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制度...
关键词:悬赏取证 证据能力 取证手段 
公安机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及完善被引量:20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35-39,共5页周欣 
司法部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立项课题"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问题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12SFB2033)
自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公安机关在贯彻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过程中暴露较为集中的是三类问题:一是对法律上表述的某些非法取证方法不甚理解,讯问中不宜把握;二是在讯问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宜发现的非法取证盲区;三是侦查机关在非...
关键词:非法证据 排除规则 取证手段 证据规则 
刑事调查取证手段之理念坚持
《人民检察》2013年第7期68-71,共4页张熙怀 
2012年8月23日,有媒体刊发一则题为“无搜索票临检,物证无效”的短新闻,深深吸引了笔者的注意。该则新闻报道:“宜兰县邱姓等五名警察,去年底着便衣临检某护肤坊,当场逮到杨姓嫖客准备脱裤,杨某一干人遭警带回讯问后,
关键词:取证手段 刑事调查 新闻报道 短新闻 宜兰县 媒体 
从呼格吉勒图案看刑事诉讼中诱供之害被引量:5
《刑事司法论坛》2011年第1期218-226,共9页张建伟 
目次一、呼格吉勒图案件:被告人自述受到诱供二、诱供之害没有得到立法和司法机关重视三、是否排除利诱取得的口供主要不取决于其虚假可能性自古刑讯逼供之害,人多知之;诱供之害,人多不知。与刑讯逼供不同的是,诱供看起来慈眉善目多了。
关键词:呼格 吉勒 公安司法机关 非法证据 非法手段 被告人供述 言词证据 审查判断证据 死刑案件 取证手段 
非法证据排除中的利益权衡
《人民检察》2011年第22期72-73,共2页郑海华 王成海 詹腾腾 
正确理解非法证据的含义是排除非法证据的前提条件。司法实践中,非法证据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取证主体不合法,即主体不符合法律规定;二是取证手段不合法,包括刑讯逼供、以威胁、欺骗、利诱等非法方法获得的证据;三是取证程...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 利益权衡 法律规定 取证程序 刑事诉讼法 司法实践 取证主体 取证手段 
多媒体示证的作用及施行
《才智》2008年第12期266-267,共2页顾晟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这一技术载体,在刑事庭审中使用多媒体示证的手段,是现代科技在司法工作中的应用,它顺应了司法工作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和法庭审判改革的客观需要,同时,它又开辟了庭审模式新思路。
关键词:刑事庭审 司法工作 法庭审判 公诉机关 技术载体 多媒体技术 诉讼权利 取证手段 刑诉法 支持公诉 
法官庭外取证限制论质疑——法意及实证视角的探究被引量:3
《政法论丛》2002年第4期24-26,共3页孙云康 
关于法官庭外调查可否采用询问、讯问手段 ,取证范围是否包含言词证据 ,理论界存在不同观点。从法律规定该立法在动因、意图及司法实践需要分析 ,法官调查核实存疑言词证据应为正当。限制取证方式、范围背离立法本意 ,且危及正确裁判。
关键词:法官 庭外取证 取证手段 取证范围 言词证据 
论“证据不足”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19-25,共7页陈伟强 
一、一般理论 何谓“证据不足”,理论界对这方面的研究几近空白。然而其对立面“证据的确凿充分”则是理论界的热点话题。也许有人认为,只要把“证据确凿充分”搞清了,其相反部分即为“证据不足”,不必单独加以研究。但笔者以为,“证...
关键词:证据不足 被告人 犯罪证据 有罪证据 司法人员 宣告无罪 检察机关 司法实践 刑事诉讼活动 取证手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