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供述

作品数:319被引量:31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陈瑞华罗大华金恺巩寒冰崔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安徽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避免走入孤证的理解误区
《法律与生活》2024年第9期82-83,共2页赵鹏 
《刑事诉讼法》第55条第1款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该规定为我...
关键词:被告人供述 证据确实 证据裁判原则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程序 刑事法庭 理解误区 口供 
证据裁判规则的适用
《人民司法》2024年第8期39-42,共4页仲新建 余丽 
没有被告人供述时,可以从证据链的完整性、证据证明力角度进行分析,当案件不具备锁定被告人犯罪的客观证据,现有证据在证明被告人有罪的问题上未达到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应认定原审据以定案的证据未形成完整锁链,不宜认定被告人有罪。
关键词:被告人供述 证据证明力 证据链 证据裁判规则 证明标准 客观证据 定案 原审 
同步录音录像的双重证据性质及其审查判断被引量:2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102-106,共5页左大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刑事诉讼证明模式转型研究”(21YJC820027)。
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作为我国实现司法公正的重大举措,既能防止司法机关刑讯逼供,保障程序正义,又能固定证据、保障人权。从证据法的角度来看,同步录音录像作为证明取证合法性的证据已逐步得到认可,也即同步录音录像的证据属性已经有所突破...
关键词:讯问同步录音录像 视听资料 被告人供述 
如何运用间接证据办理“零口供”案件--以一起非法行医案为例
《清风苑》2022年第1期50-52,共3页施智桥 刘展 
被告人供述是被告人对自身作案经历所做的完整叙述,是办理刑事案件的突破口和证据收集逻辑起点。但实践中部分案件被告人到案后,避重就轻、闪烁其词,对主要犯罪事实、关键犯罪事实“顾左右而言他”,由此形成“零口供”案件。对于此类案...
关键词:被告人供述 排除合理怀疑 证据确实 犯罪事实 刑事案件 零口供 证据体系 间接证据 
论共犯认罪认罚案件中的被告人供述:界定、范围与性质被引量:3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78-84,共7页刘亦峰 周云 
2021年四川省社科重点项目(SC21A010)。
“如实供述”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诚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这在单一犯罪中不存在任何疑义的概念,当其适用语境转移到认罪认罚中的共犯共同被告人时,便存在解释空间。认罪认罚中共犯共同被告人的如实供述具有特殊性,即其供述内容...
关键词:认罪认罚 如实供述 证据性质 犯罪事实 证人证言 
销售假冒卷烟案例分析
《人民之声》2021年第2期62-64,共3页杨晨 
案情简介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王某在网上从他人手中购买中华、玉溪等假冒卷烟,在微信、QQ等朋友圈对外销售,共售出23万元,获利3万元。2016年3月的一天,王某在为客户运送其订购的假冒卷烟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当场从车内查获假冒卷烟100...
关键词:假冒注册商标 被告人供述 证人证言 鉴定意见 认定书 数据检测 朋友圈 案例分析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被告人供述的相关证据问题
《区域治理》2020年第26期130-130,共1页刘坤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确立后,对于相关证据的规定,特别是被告人供述,应当更加完善。对于被告人认罪供述,要进行自愿性审查,违背被告人意愿的认罪供述应当予以排除。在认罪协商失败后,对被告人的认罪陈述应当限制使用,认罪认罚制度并未免除...
关键词:认罪认罚从宽 自愿性审查 认罪协商 证明责任 
监所外提讯所获供述的证据资格考察与程序构建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16-21,共6页李伟亚 
监所外提讯是案件侦查的重要环节,但因“提解”与“提讯”的实质融合而出现制度偏差,妥当解决侦查取证与被告人权利保障之间的价值冲突,成为被告人监所外供述证据资格证成的首要举措。监所外提讯所获取供述须符合法定证据要件,并且遵循...
关键词:监所外提讯 被告人供述 证据资格 程序构建 
“只有被告人供述”案件司法证明的谬误与厘清被引量:4
《时代法学》2020年第1期45-56,共12页储陈城 刘睿 
2018年度安徽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网络强国战略’下互联网法治化治理问题研究”(AHSKQ2018D05);2018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保护网络产业发展的司法政策研究”(GJ2018D61);安徽法治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2018年度公开招标课题“类型化新型网络犯罪防治的比较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之目的,在于改善司法机关依赖口供定罪的现状,从而避免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的发生,真正实现保障人权的基本目标。但是实践中不仅存在仅凭口供定罪的情形,还存在通过异化口供形式或者形式化口供补强,以...
关键词:被告人供述 印证 口供补强规则 排除合理怀疑 
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运行情况研究
《楚天法治》2019年第32期28-29,共2页秦岭 李华涛 
捕诉合一后审查逮捕是检察机关刑事检察部门办理案件的首要环节,在审查批捕阶段认定、排除非法证据是关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首先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范围比较窄,之后1996年的米兰达案使之扩大到言辞证据,此后被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广...
关键词:被害人陈述 被告人供述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证人证言 刑事检察 《刑事诉讼法》 米兰达 法制建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