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音阶

作品数:22被引量:5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宝华姚恒璐卢璐石磊田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吉林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大观》《中国音乐学》《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乐思涌动 意切情深——高为杰《思蜀》创作技法研究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117-128,167,共13页覃锋达 
广西艺术学院2020年度高层次人才项目“高为杰的音阶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CRC202008)的研究成果。
音乐理论家约瑟夫·希林格曾提出音乐的各种模式组合,其本质是各种数学系列。高为杰先生在作品《思蜀》中使用的“非八度周期循环人工音阶”音高体系正是希林格观点的体现。文章重点探讨作曲家是如何把乐曲的音高系统、调性旋律元素安...
关键词:高为杰 思蜀 人工音阶 集合 美学 
徐孟东打击乐三重奏《练习曲Ⅰ》的速度卡农技术探赜被引量:1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146-151,共6页胡宝帅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作曲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编号:18ZD15)阶段性成果。
《练习曲Ⅰ》是徐孟东为打击乐三重奏而作的一部小型室内乐作品,该作品以九度六声人工音阶为音高素材,以异化速度为纵向关系,以点状织体为音色布局,以速度卡农技术为组织手段,构建出一部音响新颖、时间扭曲的打击乐重奏图景。现以该作...
关键词:《练习曲Ⅰ》 速度卡农 速度比率 九度六声人工音阶 
西湖·夏
《音乐创作》2021年第2期84-100,共17页郭鸣(曲) 
作品以越剧《白蛇传》中的著名唱段"西湖山水还依旧"为素材,以越剧中的嚣板、慢板与西方音乐中的托卡塔和恰空相结合为形式,以人工音阶为手段,通过对原唱腔中的音高、节奏进行变形、解构与重组,从而构成全新的音响造型。该作品并非是景...
关键词:《白蛇传》 中国—东盟音乐周 托卡塔 西方音乐 音响造型 人工音阶 恰空 慢板 
论辟斯顿综合调式半音体系下的三度结构和声语言——以三部《弦乐四重奏》为例被引量:3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66-78,共13页张宝华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2019年课题经费资助项目“辟斯顿弦乐四重奏和声技法研究”。
五部《弦乐四重奏》是辟斯顿重要的代表作,跨越了其三个创作时期。文章选择其早期两部和中期的一部作为分析对象,以“综合调式半音体系”为前提,重点论述其三度和声语言的个性化运用特征。文章首先从传统音阶基础上的综合调式角度,对辟...
关键词:辟斯顿 综合调式 三度结构和声 人工音阶 和声半音体系 
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对位化段落的和音形态被引量:2
《音乐研究》2019年第5期77-87,共11页张宝华 
辟斯顿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在美国专业音乐发展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独具个人特色的音乐语言。本文针对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的对位化段落,从卡农主题的扩大与裁截、横向主题声部的音程张力、主题声部叠加引起的...
关键词:辟斯顿 弦乐四重奏 对位化段落 人工音阶 和音 
黎英海早期作品和声技法研究——以七首《前奏曲》为例
《中国音乐》2019年第4期126-133,181,共9页徐平力 
黎英海--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历程中,他是一位划时代的人物。其个人经历与时代同步,折射出我国当代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进程。他以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深厚功力,创建了"汉族五声...
关键词:黎英海 近现代和声 中古调式音阶 纵合化和声手法 综合性七声音阶 人工音阶 
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的人工音阶类属及运用方式被引量:6
《中国音乐学》2019年第2期125-134,共10页张宝华 
本文以辟斯顿早期和中期的四部弦乐四重奏入手,从人工音阶的类属及其具体运用方式两个角度展开,以不同例证进一步说明,辟斯顿在坚守调性因素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创新"。仅从人工音阶的创造性运用角度来看,辟斯顿始终在遵循着独具...
关键词:沃尔特·辟斯顿 弦乐四重奏 人工音阶 类属 运用 
“未来音乐”的探索者——李斯特实验性和声语言及其对“未来音乐”的预示被引量:1
《音乐探索》2018年第2期108-120,共13页石磊 
2014年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李斯特和声语言的半音化历程"(2014bsqdjj27)
作为19世纪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李斯特始终致力于新音乐语言的尝试与开发,其一些做法带有很强的探索性,预示了许多重要的音乐发展趋势。结合文献研读与本体分析等方法,通过对相关内容进行回顾与梳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展示出李斯特作为"...
关键词:李斯特 对称人工音阶 增音阶 泛音音阶 无调性 
八声音阶的萌芽及其早期实践研究——以所选的李斯特作品为例被引量:1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109-117,共9页石磊 
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2014bsqdjj27)的阶段性成果
论文以Agmon、Joselph Schilling以及Donald Street等学者有关八声音阶形成的理论为基础,确认八声音阶存在于19世纪大量的音乐作品中,同时,以李斯特作为早期实践八声音阶的重要代表,通过对其不同时期作品中各种八声音阶的形态进行梳理...
关键词:八声音阶 李斯特 八声性 音程循环 小三度移位 对称人工音阶 
尹铁良室内乐作品《网Ⅲ》中的数字化对称思维
《音乐创作》2015年第5期119-121,共3页代百晟 
通过对尹铁良室内乐作品《网Ⅲ》的分析,论述了作曲家创作此部作品时在曲式结构、音高材料、节奏节拍、力度时值等方面的数字化对称思维模式,对全曲音高材料中单轴对称的人工音阶结构进行了重点阐述。
关键词:尹铁良 网Ⅲ 对称 人工音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