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脾胃学说

作品数:24被引量:10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庄鸿莉吴邦宪杨冀平刘志斌张俐敏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厦门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上海中医药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前进论坛》更多>>
相关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医脾胃学说在小儿体质改善中的应用
《医师在线》2022年第12期38-39,共2页颂奇 
中医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体质稚阴稚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脾胃嫩弱、真气不足,这既与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后天饮食、环境及用药不慎的影响[1]。《景岳全书·小儿则》认为小儿“...
关键词:纯阳之体 脏腑娇嫩 小儿体质 脾常不足 肝常有余 脏气清灵 稚阴稚阳 外邪入侵 
基于中医脾胃学说探讨培土生金法在慢阻肺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8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1年第8期1421-1424,共4页于冬雪 乔世举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精华部分,脾胃与肺脏的首次相连源于《黄帝内经》的五行学说,二者相生相克,互为因果。和则气机条达,津液得通,娇脏得润;失则气逆做喘,痰浊由生,迁延难愈。随着慢阻肺患病人群的日益增多,恰当运用理...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脾胃学说 培土生金法 
从中医脾胃学说探讨脑退行性疾病的防治被引量:4
《光明中医》2020年第13期1976-1978,共3页缪晓路 朱颖文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No.20182163、20191347)。
中医脾胃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着丰富的内涵。中医脾胃与肠道菌群有着相似生理功能,中医脾胃与脑有着密切的关系。以阿尔茨海默病与帕金森病为例,探讨中医脾胃学说在脑退行性疾病中的治疗价值。认为基于脑-肠-微生物轴...
关键词:脑退行性疾病 脾胃学说 肠道菌群 
中药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70例被引量:1
《福建中医药》2015年第6期9-11,共3页庄鸿莉 
目的探讨中药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7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17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运用中医脾胃学说结合伍德娜主任经验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患者的总体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结果本组患者显效...
关键词:中医脾胃学说 肠易激综合征 名医经验 辨证施治 
创新中医脾胃学说,推进脾胃病标准化建设,助力中医国际化——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西苑医院院长唐旭东教授
《世界中医药》2015年第7期I0003-I0006,共4页
唐旭东,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历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消化科主任、副院长。
关键词:中国中医科学院 西苑医院 副院长 研究员 中医国际化 脾胃学说 标准化 脾胃病 
温振英论中医脾胃学说在儿科临床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年第4期300-302,共3页郑军 李敏 胡锦丽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资助课题(2007-SZ-C-17)
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寒易热,易实易虚,虚实相间,变化迅速"的生理病理特点。温振英教授认为"脾常不足"不仅是指脏器娇嫩,也包括运化功能低下,以及由此导致的水谷精气不足,故小儿脾胃病以脾虚证为多见。通过几十年的临床科学...
关键词:温振英 脾胃学说 脾虚证 健脾益气法 
试谈中医脾胃学说的对立统一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年第11期238-239,共2页张荣芳 
中医脾胃学说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探讨
关键词:脾胃学说 对立统一 
中医脾胃学说与艾滋病中医药防治被引量:15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第7期999-1001,共3页刘志斌 杨冀平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No.国中医药发〔2008〕23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计划课题(No.2009ZX10005-01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艾滋病(扶正排毒)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No.国中医药函〔2009〕95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No.国中医药发〔2009〕30号)~~
文章对中医的脾胃学说理论进行了论述,阐述了在艾滋病中医药防治实践中,从饮食、起居应有节制,勿损伤脾胃;合理用药,调理中焦,固护胃气;重视健脾和胃,扶助正气,既病防变;结合现代研究,发掘治疗艾滋病的新药新技术等4方面入手充分发挥脾...
关键词:脾胃学说 艾滋病 中医药 
浅析中医脾胃学说被引量:10
《中医学报》2010年第1期79-80,共2页李莉莉 
脾胃一脏一腑,为表里关系;脾主运化,主升清,胃主通降,主腐熟;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生化充足,皮部、经筋、脏腑得以充养;脾胃为气血之源,生化之本,不仅滋养先天,弥补先天不足,更为后天之本,机体赖以生存的根本。若脾胃不足,则生化不足,机...
关键词:脾胃功能 发病机制 未病先防 中医 
叶天士对中医脾胃学说的贡献被引量:7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9年第6期20-21,共2页邓月娥 纪立金 
脾胃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精华部分之一,它的形成是历代医家不断努力,经过临床实践进行总结升华的结果。从《内经》中提出“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人以胃气为本”的基本脾胃理论,至仲景《伤寒论》形成其雏形,再到李东垣《脾胃论》...
关键词: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脾胃学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