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转移过程

作品数:33被引量:3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卢小泉段春迎王丛笑于连香王杏乔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有机化学》《化学传感器》《大学化学》《分子科学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黄素体系电子转移过程光谱研究被引量:1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22年第2期368-375,共8页万浩宇 周子雄 吴俊彪 J rg Matysik 王孝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574172);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JJ4660)资助。
黄素类物质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是许多电子转移反应的活性中心,也是电子传递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到光照激发后引起的电子转移,是许多生命过程的基础与起始步骤。特别地,一种名为隐花色素的黄素蛋白在光激发后经一系列电子转移形成自...
关键词:黄素 电子转移 光谱 自旋动力学 磁感应 
金刚石薄膜材料电化学传感研究取得新进展
《高科技与产业化》2019年第6期82-82,共1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沈阳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资助。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将与特定生物识别单元反应而产生的化学信号转换为电学信号的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快响应速度、低成本、小型便携等优点,在临床医学、环境检测和检验检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催化活性的金属氧化物识别单元是电...
关键词:电化学传感 薄膜材料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金刚石 生物传感技术 金属氧化物 生物识别 电子转移过程 
金刚石薄膜材料电化学传感研究获进展
《表面工程与再制造》2019年第3期64-64,共1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沈阳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资助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将与特定生物识别单元反应而产生的化学信号转换为电学信号的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快响应速度、低成本、小型便携等优点,在临床医学、环境检测和检验检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催化活性的金属氧化物识别单元是电...
关键词:电化学传感 薄膜材料 金刚石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技术 金属氧化物 生物识别 电子转移过程 
可见光双激发模式实现环醇化合物与烯烃的形式环加成反应
《有机化学》2019年第1期278-278,共1页
碳碳键的惰性及普遍存在性使得碳碳键的选择性断裂和官能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可见光促进的光氧化还原反应的蓬勃发展,通过烷氧自由基发生β-断裂过程实现了一系列碳碳键的直接活化.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左智伟课...
关键词:醇类化合物 环加成反应 可见光照射 激发态 烯烃 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转移过程 自由基正离子 
碘叶立德与三级芳胺直接环化合成氮杂环
《有机化学》2018年第6期1567-1567,共1页
碘叶立德试剂主要用作产生卡宾物种的前体,其参与的基于单电子转移过程的新反应是亟待发展的一个方向.山东大学化学学院王瑶课题组发展了一个碘叶立德与三级芳胺直接环化反应来合成氮杂环.该工作发现了一系列前所未知的化学转化过程...
关键词:碘叶立德 环化反应 氮杂环 芳胺 合成 电子转移过程 化学学院 单电子转移 
A biomimetic membrane for the studies of electron transfer in biological system
《Science Foundation in China》2014年第1期16-16,共1页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und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 and the Major Research Plan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Prof.Long Yitao from the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关键词:生物系统 电子传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仿生膜 电子转移过程 中国东部 混合双层膜 系统调查 
微孔分子筛主-客体复合体系及其电子转移过程被引量:1
《中国科学:化学》2013年第10期1229-1250,共22页李路 陈接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731003;2107106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613303;2011CB808703)
沸石分子筛是一类带有规则微孔结构的硅铝酸盐晶体,因其骨架具有独特的电子给受能力而备受关注.由此,许多以微孔分子筛为主体的电子转移体系被构建并深入研究.与溶液相中自由基的快速衰减不同,产生于微孔分子筛内部的自由基受其纳米孔...
关键词:微孔分子筛 复合体系 电子转移 自由基 
核酸对光色素荧光猝灭和结合的相互作用
《科学通报》2010年第24期2458-2458,共1页李辉 江致勤 张荣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72042;20972113/B020502)
最新研究进展显示,核酸在受电子小分子探针作用下的电子转移过程最终会导致核酸碱基侧链的突变及核酸主链的断裂,因此探索分子探针与核酸相互作用机理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相互作用机理 核酸碱基 荧光猝灭 电子转移过程 色素 对光 分子探针 医学领域 
卟啉电化学
《分析化学》2009年第A03期142-142,共1页卢小泉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20775060,2087507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仪器专项基金(No.20927004)
卟啉是一种光电活性物质,在生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属卟啉在生物体中参与重要的电子交换及能量转换过程,对氧化还原过程起重要的作用。借助多种电化学方法和表面分析技术可研究界面电子传递的过程,借助化学计量学和量子化...
关键词:电化学方法 金属卟啉 电子转移过程 氧化还原过程 表面分析技术 卟啉类化合物 纳米界面 电活性物质 
薄层伏安法测量液/液界面电子转移速率的探讨
《分析化学》2009年第A03期11-11,共1页姚冬娜 刘秀辉 董德芳 马俊英 张韶华 康敬万 卢小泉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20775060,20875077),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Nos.0701RJZA109,0803RJZA105),甘肃省教育厅科研基地重点项目基金(No.08zx-07)
由于液/液界面可以看作是模拟生物膜或人造膜的简单模型,因此研究其上电子转移过程对理解生物体复杂的生理变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薄层伏安法最早由Anson于1998年提出,该方法以其简单、快速、易操作的优点成为测量液腋界面电子转...
关键词:电子转移速率 液/液界面 伏安法 测量 薄层 电子转移过程 模拟生物膜 难溶化合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