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流行性出血热

作品数:29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王莹何小红陶丽云陈志强肖志立更多>>
相关机构: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实用医药》《右江医学》《陕西医学杂志》《职业与健康》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患者PBMC中Fas/FasL表达及免疫机制研究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年第5期12-15,共4页李珊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青年课题项目(编号:2017-1-94)。
目的:探讨重症流行性出血热5期中各阶段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Fas/FasL表达情况及相关免疫机制。方法:选取经典5期经过的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患者50例,分为发热期组(Ⅰ期组)、低血压休克期组(Ⅱ期组)、少尿期组(Ⅲ期组)、多尿期组(Ⅳ期...
关键词:重症流行性出血热 细胞凋亡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1例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死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预防医学论坛》2014年第5期370-371,373,共3页罗晓风 曾维斌 刘杰 陈志强 肖志立 肖晓玲 
目的查明重症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病例发生原因,为今后预防和控制出血热,降低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广州市越秀区对2011年12月9日报告的1例重症出血热死亡病例按卫生部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 278-2008进行流行...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 死亡病例 流行病学 
低温季节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治疗护理特点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第27期298-298,共1页李延秋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病毒引起的多脏器损伤性传染病,发病年龄20~50岁,全年均可发病,但有明显的季节性,北方于10~12月份,南方则为11月份到次年1月份,发病高峰季节或在5~7月份出高峰,EHF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过去...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 热治疗 季节性 护理特点 重症 低温 发病年龄 高峰季节 
重症流行性出血热1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年第7期1467-1467,共1页王丙宇 宛红娥 赵云辉 格日丽 贾景磊 
患者男,27岁,于2010年9月27日去陕西渭南市探亲,11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无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休息后无缓解,11月3日于渭南市一卫生所就诊,考虑上呼吸道感染,11月4日上午体温38.5℃,双侧扁桃体肿大,考虑急性扁桃体...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出血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X线 
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护理体会被引量:5
《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第3期212-213,共2页王莹 何小红 
重症流行性出血热主要是以肾脏损害为主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对人体危害较大。在护理工作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是降低死亡率必不可少的条件。
关键词:重症 流行性出血热 护理 
妊娠早期重症流行性出血热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7年第3期349-349,共1页李晶媛 李树臣 赵勇华 吴霞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23岁,农民。因发热10d.无尿、阴道流血3d.于2005年11月23日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感染科。患者于入院前1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2℃。伴头痛、腰痛.偶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关键词:妊娠 出血热 流行性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特殊表现型重症流行性出血热的观察和护理
《中国保健》2007年第11期74-75,共2页张应弟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部分病人在其病程中,尤其是发病早期,可出现某种特殊临床表现,其严重程度往往超过本病典型症状,因而极易误诊。
关键词:重症流行性出血热 表现型 自然疫源性疾病 护理 特殊临床表现 汉坦病毒 发病早期 典型症状 
重症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
《华夏医药》2006年第6期481-482,共2页赵敬辉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目前在中国其流行形式主要为散发。该病死亡率高,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明治疗。但早期症状不明显,以高热为主,易被误诊为重症流行性感冒、伤寒等,尤其是重症病人,经历了高热期、低...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 重症病人 护理不当 热病 低血压休克期 早期诊断 急性传染病 自然疫源性 
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护理
《中国保健》2006年第07X期101-101,共1页孙爱华 张洪芳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特征。
关键词:重症流行性出血热 自然疫源性疾病 急性肾功能衰竭 护理 汉坦病毒 
1例重症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被引量:3
《南方护理学报》2004年第5期63-64,共2页陶丽云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目前在我国其流行形式主要为散发.该病死亡率高,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但早期症状不明显,以高热为主,易被误诊为重症流行性感冒、伤寒等,尤其是重症病人,经历了高热期、低血压休克期...
关键词:重症流行性出血热 护理 低血压 休克期 少尿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