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取向

作品数:61被引量:6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钟祥徐莉娜张兵韦春喜杨慧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台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陈梦雷流放东北及其东北流人诗创作
《哈尔滨学院学报》2024年第7期82-86,共5页朱马杰 
陈梦雷是康熙年间东北流人文学群体的重要成员。他一生两次流放东北,流放期间不仅编修地志、读书授业,而且创作了大量东北流人诗,对清初东北的文化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陈梦雷的东北流人诗记录了大量东北风物,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诗人在...
关键词:陈梦雷 流放东北 流人诗 主题取向 
生命、爱情与乡土质解——论严英秀小说的三重主题取向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48-51,共4页田文倩 
严英秀是当代"70后"藏族女作家,新世纪以来,她的文学创作在藏族文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颇受读者青睐的是她的小说中最突出的三大主题取向:一是她以藏族的文化观念去书写和理解其生活境域中人们的生与死;二是都市生活中被撕破的爱情书写;...
关键词:生命 爱情 乡土 
新世纪以来甘南散文诗的多维主题取向
《西藏文学》2020年第6期98-100,共3页朱永明 
甘南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拥有华夏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三河一江,这里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人情淳朴,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维文化交相辉映,这就无疑成为江河文明、高山文明、游牧文明的交汇地带。特...
关键词:主题取向 散文诗 民族文化内涵 游牧文明 文明发祥地 诗意化 交汇地带 多维文化 
西蜀词与南唐词主题取向的异同
《兰台世界》2020年第6期158-160,共3页杨志杰 
五代时期,西蜀和南唐成为南方两个重要文化中心,是五代词繁荣的摇篮。因两国在经济、政治条件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西蜀与南唐词主题取向无疑会受到其影响。但是,从整体来看,人们对西蜀和南唐均缺乏深刻的理解,将其判定为同一风格,笔者认...
关键词:主题取向 主题内容 花间词 创作题材 
对江苏原创绘本主题取向的思考
《艺术科技》2019年第10期52-53,共2页戴璐 
江苏省哲学社会学科学规划办公室项目“‘中华美学精神’视域中的江苏原创绘本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5YSB008)研究成果
本文通过对江苏原创绘本近年来主题取向的分析,作出了在主题取向上本土主题泛化、类型化,主题呈现话术化等特点的总结;同时提出近年来,在江苏原创绘本乃至我国原创绘本的开拓发展中,'乡愁'类题材被广泛提及和热度日益攀升的现象。本文...
关键词:江苏原创绘本 本土化 主题 乡愁 审美接受 
方楘如传记文的主题取向及其特点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99-103,共5页王成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诗人别集丛刊"(项目编号:14ZDB076)
清代著名诗文家方楘如能诗善文,在当时文坛颇具盛名,其传记文有着鲜明的主题取向,如歌颂治世能臣、赞美文人学者、讴歌孝子烈妇等。方楘如的传记文艺术特点突出,如运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善于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承袭史传论赞的体例等。...
关键词:方楘如 传记文 主题取向 艺术特点 
西蜀与南唐词主题取向的异同
《唐山文学》2019年第2期183-183,共1页刘佳玲 
西蜀、南唐由于不同的政治经济背景和地域文化差别,其词的主题取向各具特色。本文对西蜀、南唐词的社会背景和重要词人词作进行分析。一、花间词主题西蜀是五代时期一个地域较小的割据国家,包括前蜀、后蜀。五代时期,中原战乱频繁,迫使...
关键词:南唐词 主题取向 
家族文化对顾随小说主题取向的影响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9-18,共10页孙胜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家族文化视阈下的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创作研究"(14YJC751035)
顾随出生于河北清河望族,其家族文化特征可概括为耕读传家、雅俗并收,家族聚居、长于省思,乐善好施、关心民瘼等三个方面。顾家特色鲜明的家族文化又鲜明影响了顾随的小说创作。今所见顾随小说12篇,就主题取向而言,大略可分为对女性特...
关键词:顾随 家族文化 小说 主题取向 
顾随小说创作主题取向衍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26-31,共6页石蓬勃 顾之京 
顾随所作小说今见12篇,就主题取向而言,大抵可分为家庭生活之眷念、个体人性之剖析、济世目标之表述、众生苦难之描摹等四个方面。此主题取向之衍进,当与作者生活阅历有所关联,亦体现出作者对社会人生之持续思考。
关键词:顾随 小说 主题取向 主题衍进 
论徐渭《狂鼓史》主题取向与戏剧体制之新变
《北方文学(下)》2016年第7期46-48,共3页贾倩 
徐渭杂剧《狂鼓史》在杂剧史上具有新变意义,在主题取向上表现为对个体生命在时代环境下不自由的普遍性的探讨及对传统道德判断标准的超越两个层面,与此同时,戏剧体制在独折和内部叙事结构断裂两个层面与之呼应.
关键词:《狂鼓史》 主题取向 戏剧体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