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贝器

作品数:111被引量:10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贾春柳刘虹刘利刘利王梦笔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古滇国铜鼓和贮贝器的礼乐内涵浅析
《中华书画家》2024年第9期122-124,共3页许馨 
依据目前的考古资料,铜鼓是春秋早期起源于云南滇中偏西一带的一种大型青铜礼乐器;贮贝器则稍晚,约在战国早中期出现于滇池区域的滇文化中。两者在春秋至两汉时期随着青铜文化的发展进入高峰阶段,并在与其他文明交流的过程中向四周传播...
关键词:贮贝器 滇文化 两汉时期 国家博物馆 铜鼓 春秋早期 多元融合 文明交流 
井干,一种跨文化的建造方式
《建筑遗产》2024年第2期84-95,共12页林徐巍(文/摄) 刘涤宇  朱亚云(译) 
神明崛其特起,井干叠而百增。跱游极于浮柱,结重栾以相承。累层构而遂隮,望北辰而高兴。--张衡《西京赋》井干,即以横向堆叠木材为特色的建造方式,在多种文化中产生、发展、传播,并一直传承至今。除墓葬、桥梁之外,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
关键词:建章宫 贮贝器 建造方式 石寨山 汉武帝 《西京赋》 井干式 跨文化 
春秋至两汉时期云南墓葬出土铜鼓的礼乐内涵研究
《艺术市场》2024年第5期64-65,共2页许馨 
从云南墓葬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鼓及共存器物来看,当时的礼乐器已经具备多样化的使用功能及文化意义。而秦汉以来,郡县制在云南的推行,使其文化形成了一体化发展,这从同期墓葬出土的铜鼓数量减少及其礼乐功能从等级权力向财富意义的...
关键词:礼乐文化 多元一体 铜鼓 贮贝器 
古滇国铜鼓及鼓形贮贝器平面图纹研究
《中国民族美术》2024年第1期94-99,共6页王梦笔(文/图) 
古滇国铜鼓及鼓形贮贝器上的奇巧造型以及器物上丰富多彩的图纹装饰,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古代滇国青铜文化与艺术。从文化价值上来看,其中蕴含古滇国人民的政治、经济、生产、军事、习俗等诸多方面。从艺术价值上来看,这些刻范铸花工艺...
关键词:古滇国 铜鼓形贮贝器 平面图纹 文化意蕴 图形印 
基于图像学视域下对历史器物的文化呈现分析——以“贮贝器”为例
《文化学刊》2024年第3期243-246,共4页敖璐 张楠楠 杨睿琪 
滇青铜是中国青铜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贮贝器以一种特殊图像的模式,生动形象地记录着滇国的历史往事。笔者通过阐述视觉文化的内涵并结合图像学的角度,挖掘贮贝器蕴含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在视觉凝视与文化中,如何更好地把握历史图像...
关键词:视觉文化 图像学 贮贝器 
古滇人的春播秋收 云南石寨山出土的两件铜鼓形贮贝器腰部图像试释
《人与自然》2023年第8期88-101,共14页叶之声 邢毅(图)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是传承华夏文明的基因密码,是中国各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源基础。在辽阔的土地上,凝聚着人们最深沉、最质朴的情感,也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与兴替。云南是举世闻名的古人类发祥地之一,也是原始农业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关键词:海门口 贮贝器 华夏文明 白羊村遗址 基因密码 石寨山 原始农业 农耕文化 
晋宁石寨山M14:1铜鼓贮贝器图像考
《河北画报》2023年第14期70-72,共3页吴洁 
青铜贮贝器作为古滇国文化的象征,其形制主要有两种,一为桶形,一为鼓形或鼓形改造后的叠鼓形。晋宁石寨山M14∶1铜鼓出土时内藏大量海贝,为未经过改造直接用铜鼓代替的贮贝器。关于古滇国文字记述较少,而晋宁石寨山M14∶1铜鼓贮贝器上...
关键词:青铜贮贝器 古滇国 晋宁石寨山 M14∶1 
论石榴坝文化
《边疆考古研究》2023年第1期103-122,共20页蒋志龙 杨薇 万杨 蒋杰名 
在滇中盆地及滇南的红河流域,存在着一类以双翼戈、刻刀、铜锛、铜凿及铜镦等为代表性器物的遗存,与以铜蛇首式剑、柳叶形矛、尖叶形锄、长胡方内戈、爪镰、铜鼓、贮贝器等为代表性遗存的典型石寨山文化^([1])存在明显区别,是一种全新...
关键词:石寨山文化 青铜文化 考古学文化 文化谱系 柳叶形 贮贝器 红河流域 文化面貌 
杀人祭柱场面铜贮贝器
《文史知识》2023年第6期1-1,F0002,共2页邢毅 
晋宁石寨山出土的西汉“杀人祭柱场面铜贮贝器”,高38厘米、盖径30厘米,为铜鼓形贮贝器。鼓腰部有狩猎的刻纹图案,八名男子上身赤裸,下系宽带,上束至腰际,手中各持兵器作追赶野兽状。鼓面上为滇人的集市场景,铸有五十二个人物和一猪一犬...
关键词:贮贝器 石寨山 铜鼓 杀人 西汉 
贮贝器 古滇的财富与荣耀之光
《人与自然》2023年第3期14-35,共22页陈金珊 邢毅(图) 
公元前122年,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的张骞,在历经十余年的艰难险阻之后,终于回到了汉朝。在他带回来的各种新奇消息中,有一条格外令汉武帝高兴。张骞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一带)时,看到了两样熟悉的东西:邛竹杖和蜀布,据说这是大夏商贾从...
关键词:青铜文明 贮贝器 汉王朝 汉武帝 大夏 汉朝 匈奴 西南地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