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土-结构体系

作品数:7被引量:3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胡伟钱德玲王东坡肖天崟刘立平更多>>
相关机构:海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广州大学烟台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世界地震工程》《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桩土界面力学行为对桩基动力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世界地震工程》2012年第2期153-159,共7页尚正祥 胡伟 席娜丽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9001);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资助项目(Hjkj2010-08)
结合构建的饱和土结构性动力本构模型以及通用有限元程序,以城市高架桥梁建设中常采用的单柱墩基础为原型,建立了摩擦桩-土-结构体系、端承桩-土-结构体系的有限元-无限元计算模型。分完全粘结、滑移无开裂、开裂无滑移、开裂滑移四种...
关键词:桩-土-结构体系 有限元-无限元 动力相互作用 界面力学行为 
桩-土-结构体系随机地震响应的实用计算方法及参数分析被引量:3
《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第1期51-55,共5页周爱红 袁颖 侯征 周海辉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E200900093E2009000944);石家庄经济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考虑地震的随机性和土体的非线性,引入粘弹性边界,提出了一种在谐响应分析中直接输入加速度的加载方式,建立了基于虚拟激励法、等效线性化法和确定性动力有限元法相结合的非线性桩-土-结构体系随机地震响应的实用计算方法。采用该法对...
关键词:桩-土-结构体系 随机地震 等效线性 虚拟激励法 参数分析 
桩-黄土-结构体系地震动力相互作用的数值分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第9期129-132,共4页胡伟 韩建刚 郭娟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809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68001)
引入饱和黄土的结构性动力本构模型,结合通用有限元程序建立了桩-土-结构体系的有限元-无限元耦合模型,分别考察了水平地震作用下土体结构性和超孔隙水压力对桩身截面剪应力、水平位移、水平加速度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结构性、超孔压...
关键词:结构性饱和黄土 超孔隙水压力 桩-土-结构体系 有限元-无限元 动力相互作用 
桩体长径比对桩基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岩土力学》2010年第9期2845-2848,共4页胡伟 王宏 肖天崟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No.809001);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资助项目(No.Hjkj2010-08)
弯曲破坏是地震中桩基失效的一类常见模式,其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桩体的抗弯刚度不足。对于一定长度的桩体,桩的抗弯刚度与桩的长径比直接相关,但桩基规范中对摩擦桩的长径比并没有像端承桩那样作出限制。在构建的结构性饱和黄土动...
关键词:饱和黄土 结构性动力本构模型 桩-土-结构体系 有限元-无限元 动力相互作用 长径比 
地下水位变化对桩—土—结构地震动力相互作用影响的有限元—无限元耦合分析
《土工基础》2009年第5期55-58,共4页胡伟 卫宏 肖天崟 
地下水位的抬高会显著降低土体内的有效应力、破坏其结构性,导致土体的力学性能降低;也意味着在地震时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土体的范围会增加;同时水的润滑作用还会进一步削弱桩土界面的粘结作用。这些变化会显著改变桩土结构体系的动力反...
关键词:地下水位高度 超孔隙水压力 桩-土-结构体系 有限元-无限元 动力相互作用 
桩-土-结构体系动力相互作用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1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第11期1856-1861,共6页钱德玲 赵元一 王东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278030);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50450402)
采用挤扩支盘桩-土-结构体系进行振动台模型试验,以了解在地震动激励下该体系的抗震性能以及支盘桩对结构体系的抗拉、抗压及抗扭曲的作用.在试验的基础上,对该体系的基频、阻尼比、振型、最大位移、结构顶层加速度反应以及破坏特征进...
关键词:桩-土-结构体系 动力相互作用 抗震性能 挤扩支盘桩 振动台试验 
一种新型桩-土-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研究被引量:4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1期64-67,共4页钱德玲 孙昌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278030)
根据支盘桩抗压、抗拔及抗扭曲的阻抗性能,提出了由支盘桩代替直杆桩,组成支盘桩-地基-上部结构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分析认为:支盘与阻尼器具有相似性原理,在地震作用下,盘在土体中作位移极小的往复运动,提供刚度和阻...
关键词:支盘桩 阻抗性能 相互作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