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幼体

作品数:250被引量:673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昌生李少菁廖永岩董志军纪德华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生物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青虾育苗关键环节与技术
《农家致富》2024年第13期38-38,共1页郭丽芸 
一、抓住3个关键环节1.开口环节蚤状幼体I期(刚出膜)无需摄食,蚤状幼体Ⅱ期(2天左右)摄食天然生物饵料,藻类、轮虫等。此阶段要确保育苗池饵料生物的适口性和丰度。2.转食环节幼体(20天左右)摄食枝角类等大型浮游动物,豆浆、粉状配合饲...
关键词:大型浮游动物 枝角类 蚤状幼体 生物饵料 饵料生物 育苗池 营养成分 适口性 
黑水摄影
《大自然》2019年第4期44-45,共2页张帆(文/图) 
在200年前,人们发现许多海洋生物具有垂直迁徙的习性。因此在夜间的海洋里,有可能遇见来自深海的奇特生物。不仅如此,许多看似熟识的海洋生物,它们幼体的形态与行为,至今依然不为人知。在潜水圈内,这类题材被称为'黑水摄影'。20世纪90...
关键词:叶状幼体 栉水母 鳗鲡目 
仿生机器人水母:海洋守护者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2018年第11期12-12,共1页
这种漂浮在佛罗里达州附近海域的水母机器人是一种追踪和监测海洋生态系统的科学仪器。它们的外形就像是海月水母的碟状幼体一般,借由扁须状的触手来随波流动。当海水被泵入人造水母体内后,其硅制触手可以被支撑起来;而当泵内电流切...
关键词:海洋生态系统 仿生机器人 水母 佛罗里达州 科学仪器 近海域 状幼体 触手 
河蟹幼体发育过程中口器形态的变化
《江苏农业科学》2018年第13期151-155,共5页薛俊增 杨逸凡 吴惠仙 
国家发改委项目(编号:发改办高技2016-1495);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97278);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编号:16DZ2293800);上海海洋局项目(编号:沪海科2017-06)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河蟹幼体口器附肢的形态,结果可知,大颚在第Ⅰ期溞状幼体和第Ⅱ期溞状幼体阶段,切齿部和臼齿部齿突钝圆,不适合咀嚼及撕裂食物,从第Ⅲ期溞状幼体起,切齿部尖锐,臼齿部平坦,适于咀嚼及撕裂食物。大颚须在第Ⅴ期...
关键词:河蟹 溞状幼体 大眼幼体 口肢 扫描电子显微镜 
盐度对脊尾白虾蚤状幼体Na^+/K^+-ATPase和HSP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海洋环境科学》2014年第5期693-698,共6页沈盎绿 蒋科技 沈新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10CB429005)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梯度的盐度胁迫对脊尾白虾蚤状幼体的影响,记录了不同时间段幼体的死亡率,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3个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如下:盐度为14和28处理组中脊尾白虾蚤状幼体活动正常,过低(2,5和8)或...
关键词:脊尾白虾 盐度 钠钾ATP酶 热休克蛋白70 热休克蛋白90 
马氏沼虾蚤状幼体发育特征及其与罗氏沼虾幼体的形态差异被引量:2
《水生生物学报》2011年第4期659-665,共7页赵朝阳 周鑫 王桂芹 邴旭文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09JBFB18);农业部948项目(993126)资助
马氏沼虾(Macrobrachium malcolmsonii)的幼体从孵化到变态为幼虾要经过多次蜕皮,每次蜕皮均伴随形态及附肢特征的改变。采用显微观测摄像法对马氏沼虾Z1-Z12各期幼体样本30尾进行了观察,测量结果表明Z2与Z1在复眼上存在较大差异,Z3与Z2...
关键词:马氏沼虾 蚤状幼体 分期特征 罗氏沼虾 形态差异 
罗氏沼虾溞状幼体的形态特征被引量:2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1-6,共6页赵朝阳 周鑫 袁新华 许巧情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09JBFB18)
罗氏沼虾的幼体变态发育需经过多次蜕皮,每次蜕皮均伴随形态及附肢特征的改变。采用显微观测摄像法对Z1-Z12各期幼体样本30尾进行观察测量,结果显示:Z2与Z1在复眼上存在较大的差异;Z3的主要特征为尾节与第六腹节分界;Z4尾扇分为内肢和外...
关键词:罗氏沼虾 溞状幼体 幼体形态 分期特征 
六株海洋微藻强化的酵母轮虫对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的影响被引量:4
《水产养殖》2009年第10期55-58,共4页吴学军 杨家新 姜爱兰 
实验用6株海洋微藻来强化用酵母预培养的褶皱臂尾轮虫,并将强化后的轮虫投喂中华绒螯蟹的溞状幼体,以研究使用经不同食物强化后的轮虫投喂溞状幼体对溞状幼体变态时间及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直链藻强化的轮虫投喂的溞状幼体的成...
关键词:海洋微藻 褶皱臂尾轮虫 蚤状幼体 成活率 变态时间 
饥饿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体发育的影响被引量:6
《生态科学》2005年第1期15-17,共3页刘健晖 金春华 李爱芬 
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013212002;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040895
对刚孵化的中华绒螯蟹第一期的蚤状幼体经不同时间的饥饿后再投喂,发现饥饿可以明显降低幼体的存活率和延长幼体的发育期。实验表明:对中华绒螯蟹第一期的蚤状幼体的饥饿时间(t)和发育期长(D)呈线性关系(D=4.6303+1.3226t r=0.970p<0.01...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 饥饿 蚤状幼体 发育 蜕皮 
罗氏沼虾蚤状幼体复眼中Gq蛋白α亚基的含量被引量: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1期108-110,共3页张晓素 盛春 李晓英 沈金枫 
上海市教委基金(CL200305).
Gq蛋白是最近几年发现的一种G蛋白,存在于章鱼[2]、乌贼、螯虾、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3]等无脊椎动物的感光细胞中.Gq蛋白又称异源三聚体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它由α,β,γ3个亚基组成,Gq蛋白α亚基在光信号传导酶反应链中起分子开关和级...
关键词:Gq蛋白 Α亚基 含量 测定方法 罗氏沼虾 蚤状幼体 复眼 SDS-PAGE电泳技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