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土丘陵区

作品数:72被引量:664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朱波史东梅唐家良刘刚才吴玉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农学通报》《江苏农业科学》《现代农业科技》《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中亚热带紫色土丘陵区几种典型人工林土壤质量评价被引量:8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0年第9期80-87,共8页费裕翀 黄樱 刘丽 路锦 蔡培菁 张元明 曹世江 曹光球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4BAD15B01);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项目(CXZX2018140)。
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3种人工林和次生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明确中亚热带紫色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林类型间的土壤质量差异,从而指导该区域的生态恢复与管理工作。结果表明...
关键词:紫色土 人工林 土壤质量 主成分分析 
紫色土丘陵区土壤入渗及其测定方法研究被引量:8
《水土保持学报》2016年第2期116-121,共6页莫斌 陈晓燕 刘涛 杨以翠 黄秀凤 黄启亮 林芷行 简慧 周土金 申云康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31B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XDJK2011C013);西南大学生态学重点学科"211"工程建设经费资助项目
为了研究紫色土丘陵区林草地土壤入渗规律,并对比不同测定方法间的差异性,采用点源入渗法、双环法和环刀法对其入渗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入渗过程呈现的规律性比草地的好,且用点源入渗法和环刀法测定进入稳定阶段用时较双环...
关键词:不同测定方法 入渗性能 紫色土丘陵区 入渗模型 入渗影响因素 
紫色土丘陵区田间道基础及工程处理被引量:4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第5期38-44,共7页刘波 钟守琴 魏朝富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J11B02)
紫色土丘陵山区地形起伏不平,不同的地形部位形成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具有不同路基基础.本文针对紫色土丘陵山区冲田(冬水田)、塝田(水旱轮作田)和旱地路基基础,进行田间道路基分析及路基处理研究.冲田粘粒含量最大,达到41.35%;塝田次之...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 田间道 路基土换填 挡土墙 
紫色土丘陵区生态恢复模式与土壤性质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年第4期44-50,共7页熊伟 魏胜龙 陈志彪 陈志强 
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2012NZ0002-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23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C08B0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3J01156)
探讨不同治理措施(林地采用等高草带、乔灌草、封禁等措施,园地采用隔坡梯田、水平梯田、梯田+竹节沟等措施)对植被恢复和土壤性质的影响,并对植物多样性和土壤性质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治理措施对植物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多样...
关键词:紫色丘陵区 治理措施 植物多样性 土壤性质 
施氮量和田面水含氮量对紫色土丘陵区稻田氨挥发的影响被引量:11
《土壤》2014年第4期623-629,共7页黄晶晶 朱波 林超文 庞良玉 张建华 罗付香 朱永群 易丽霞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00314);四川省财政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013XXXK-01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05B03-8);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四川省公益性农业专项(2011NZ0094;2013NZ0028);四川省基因工程专项(2012QNJJ-019);四川省农科院青年基金项目(2014CXSF-028)资助
采用密闭室连续抽气法研究了四川省丘陵区紫色土上不同施氮量条件下(0、112.5、150、187.5、225 kg/hm2)稻田氨(NH3)挥发特征及田面水含氮量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后的1~3天内出现NH3挥发峰值,随后逐渐下降。稻田NH3挥发总量...
关键词:紫色土 稻田 氨挥发 施氮量 影响因素 
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非点源氮迁移特征研究被引量:17
《水利学报》2013年第3期276-283,共8页杨小林 朱波 董玉龙 花可可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417101);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1BAD31B03)
对紫色土丘陵区典型集镇小流域和农林复合小流域非点源氮迁移过程进行同步监测,比较2种不同类型小流域的径流过程及径流中各形态氮素浓度、负荷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集镇小流域径流过程与降雨过程迅速响应,径流过程呈现"暴涨暴落"的特...
关键词:集镇小流域 农林复合小流域 次降雨事件 氮迁移 浓度变化 负荷分布 
紫色土丘陵区非耕作季节不同种植模式下NP流失模型被引量:2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第4期717-724,共8页罗艺 吴福忠 杨万勤 王旭熙 
四川省重点公益性项目(2007NGY00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8BADC2B01;2008BAD98B03-07);四川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重大培育计划(2007ZZ024;09ZZ023)
为了解长江上游紫色土丘陵区非耕作季节N、P的流失特征,以长江上游紫色土丘陵区4种典型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于2008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研究了耕作季节后不同种植模式在每次降雨后的N、P...
关键词:N、P流失 紫色土 不完全混合模型 种植模式 非耕作季节 
保护性耕作对小麦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2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年第2期71-74,共4页张云兰 王龙昌 邹聪明 胡小东 何遂 朱建国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29B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1474);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CSTC;2008AB1001);西南大学农业部生物技术与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基金项目
采用对比试验法研究了紫色土丘陵区保护性耕作对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和秸秆覆盖+施用腐熟剂均能提高小麦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比传统耕作分别提高了2.90%和5.74%;两种处理能在...
关键词:紫色土丘陵区 保护性耕作 小麦 光合 干物质积累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