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粒性状

作品数:25被引量:13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玉玲梁慧珍王奇包和平杨伟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作物杂志》《黑龙江农业科学》《华北农学报》《农业科技通讯》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玉米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玉米不同粒位子粒容重与子粒物理性状的相关分析被引量:3
《玉米科学》2015年第2期64-68,共5页张丽 张吉旺 周伟 樊昕 刘鹏 董树亭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2KF07)
以普通型品种农大108、郑单958和高淀粉型品种费玉3号、郑单18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不同粒位子粒容重与子粒物理性状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高淀粉型玉米的容重高于普通型玉米,不同粒位玉米子粒容重表现为下部子粒>上部子粒>中部子...
关键词:玉米 粒位 容重 子粒性状 
基于单片段代换系玉米子粒性状的QTL定位被引量:7
《玉米科学》2013年第6期35-40,共6页张向歌 王彬 袁亮 张晓祥 时夏 赵晓锋 汤继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1732)
利用lx9801为遗传背景的昌7-2单片段代换系为基础材料,通过一年两点的田间试验,对粒重、粒长、粒宽和粒厚进行QTL分析。在两个试验点共检测到31个玉米子粒性状的QTL,包括12个粒重QTL、7个粒长QTL、8个粒宽QTL和4个粒厚QTL。其中,有2个粒...
关键词:玉米 单片段代换系 子粒性状 QTL 
玉米子粒性状和子粒赖氨酸含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被引量:4
《玉米科学》2011年第1期70-73,共4页赵刚 吴子恺 陈亮 张德贵 张世煌 卢振宇 白丽 李明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169);国家支撑计划(2007BAD31B03;2006BAD01A03);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项目
以28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对9个子粒性状与子粒赖氨酸含量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油分、胚重、胚比(胚重与胚乳重的比值)、胚乳硬度等级与赖氨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淀粉含量、密度(粒重与体积之比)、胚乳重与赖氨酸含量...
关键词:玉米 子粒性状 赖氨酸 通径分析 相关分析 
普通玉米3个子粒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被引量:5
《玉米科学》2006年第1期61-63,共3页樊庆琦 杨克诚 乔善宝 
四川省玉米育种攻关项目资助
为了研究与产量和商品品质有关的子粒性状的遗传机制,利用子粒性状差异明显的6个自交系在加性-显性模型下对子粒长度、子粒容重、HKWI3个子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3个子粒性状在多数组合中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存在上位性效应...
关键词:玉米 子粒性状 遗传模型 基因效应 
普通玉米和O2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子粒赖氨酸含量及子粒性状的分析被引量:4
《玉米科学》2005年第1期36-38,共3页高树仁 
用普通玉米自交系和O2玉米自交系进行双列杂交,对普通玉米×O2玉米(普×O2)、普通玉米×普通玉米(普×普)和O2玉米×O2玉米(O2×O2)三种类型杂交组合F1的子粒赖氨酸含量、产量、赖氨酸产量、容重、收获时子粒含水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
关键词:O2玉米 普通玉米 子粒性状 赖氨酸含量 
玉米当代杂种优势研究回顾被引量:19
《玉米科学》2004年第1期3-7,20,共6页史振声 张喜华 
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玉米当代杂种优势研究的历程,总结和归纳了该研究领域的一些主要成果,并对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做了探讨。
关键词:玉米 杂交当代 杂种优势 子粒性状 子粒物质含量 生理生化 
西南地区玉米杂交种主要生物性状分析被引量:13
《玉米科学》2003年第3期42-44,共3页刘玉旭 王黎明 刘必善 李求文 向发洪 冯春福 
对西南地区主要玉米杂交种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和子粒性状进行了分析,初步总结出该区大多数玉米杂交种株高、穗位、叶片数、穗长、穗行数、穗粒数、出籽率和千粒重等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主要分布区间和变异系数,并对株型、子粒形状和颜色...
关键词:西南地区 玉米 杂交种 生物性状分析 植株性状 穗部性状 子粒性状 质量性状 
玉米子粒性状的遗传研究被引量:27
《玉米科学》2001年第3期37-39,共3页杨伟光 王奇 包和平 修殿权 
吉林省农业厅资助项目
采用增广NCⅡ 设计研究了玉米子粒长度、百粒重的遗传。结果表明 ,子粒长度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 ,存在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 ,百粒重则符合加性———显性模型 ,加性效应更为重要 ;该二性状杂种F1代均有正向优势 。
关键词:玉米 子粒长度 百粒重 遗传 
玉米子粒性状种子和母体效应的遗传分析被引量:8
《玉米科学》2000年第3期18-22,共5页李玉玲 詹朝飞 石新民 
采用二倍体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 ,以 5个玉米自交系及其间配制的F1,F2 ,BC1,BC2 世代为材料 ,研究了 7个玉米子粒性状的直接效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效应。分析结果表明 ,除粒厚外 ,各性状的遗传均以母体加性效应为主 ,种子直接显...
关键词:玉米 子粒性状 直接效应 母体效应 遗传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