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无调性

作品数:50被引量:8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唐勇赵曦王天宏张楠姚恒璐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黄河之声》《当代音乐》《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北方音乐》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音级集合的结构功能——以韦伯恩、贝尔格两首自由无调性作品为例
《当代音乐》2025年第2期127-129,共3页辛佳营 庄锦龙 毕崧 
自从阿伦·福特的音级集合理论传入中国后,该理论在研究和创作上的应用较为广泛,随之产生了关于音级集合理论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应如何应用在作品分析中的讨论。本文运用音级集合理论分析两个新维也纳乐派早期自由无调性作品——韦伯恩《...
关键词:音级集合 结构功能 《五乐章弦乐四重奏》 《四首歌曲》 
勋伯格《五首管弦乐》之二 《往事》之音高材料分析
《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第8期117-119,共3页谢轶 
本文以作品的宏观结构为出发点,进而分别从声部关系、核心音级集合、调性暗示以及三个方面对作品中的音高要素及其发展变化中的内在联系进行论述。
关键词:勋伯格 音级集合 自由无调性 
韦伯恩《为大提琴和钢琴而作的三首小品(Op.11)》中的结构特征探赜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83-88,共6页金英花 陈慧敏 
2019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韦伯恩自由无调性时期作品的结构特征”(项目编号:JAS19393);宁德师范学院中青年科研项目“韦伯恩自由无调性时期作品的结构特征”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Q209)。
文章以韦伯恩自由无调性作品《为大提琴和钢琴而作的三首小品(Op.11)》为分析对象,从音色布局、织体结构、音高组织等分析视角切入,对作品中“凝练的核心材料”“自由十二音”“交混与并存多重结构”之现象加以分析,继而对作曲家暗含于...
关键词:自由无调性 韦伯恩 Op.11 三首小品 多重结构 
民族性音乐主题的多元化表达——曹光平协奏音诗《飞虹》的音高组织技术探析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35-52,共18页徐悦栋 姜之国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中的音高组织技法研究”(21BD065)
打击乐协奏音诗《飞虹》是作曲家曹光平教授在2019年游览港珠澳大桥时有感而发所创作的新作品,全曲借用粤剧《帝女花》的《妆台秋思》唱段,结合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近现代作曲技法,体现民族性音乐主题的多元化表达。本文通过三个方...
关键词:曹光平 《飞虹》 音级集合 自由无调性 音高组织 
更正声明
《黄河之声》2022年第23期55-55,共1页
本刊2022年第14期(总第611期)第52-55页刊发的论文《勋伯格自由无调性时期和声语言特征之研究》,作者:陈金川。本文作者简介中遗漏作者在读单位,现予以补充更正:陈金川(1986-),男,Midwest University在读作曲博士,兰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勋伯格 和声语言 自由无调性 作者简介 财经大学 作曲 金川 
韦伯恩艺术歌曲《西方》的表现主义手法评析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103-106,共4页苑璐 
20世纪的表现主义音乐伴随着文学、绘画、视觉等艺术诞生,主张用艺术来表现人类思想意识的本质和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强调主观情感的外部投射。作曲家韦伯恩创作的《西方》三首艺术歌曲运用了自由化、颠覆性的表达手法,重复、跳跃性的...
关键词:表现主义 韦伯恩 《西方》 不协和 自由无调性 
在“那”遥远的地方——中国早期“现代”钢琴作品回眸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4-9,共6页马玉峰 吴思宇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钢琴音乐和声民族化的历史演进”(18BD065)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早期钢琴音乐的和声方法中,除了少部分风格模仿的创作外,作曲家探索的核心是五声性旋律与西方七声自然音调式三度叠置和弦的结合方法。随着对这一时期钢琴作品的进一步挖掘与探究,发现少部分作品中运用了相对现代的和声技法,《序曲...
关键词:中国早期钢琴音乐 全音阶 多元调关系交替 多调性 自由无调性 
勋伯格自由无调性时期和声语言特征之研究
《黄河之声》2022年第14期52-55,共4页陈金川 
2020年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A-067)。
奥地利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教育家阿诺德·勋伯格是“新维也纳乐派”及“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彻底打破了调性功能体系的同时开创了自由无调性音乐之先河,并创建、完善为十二音序列作曲技法。自由无调性时期,当和声彻底...
关键词:勋伯格 自由无调性 和音 音组 
王西麟交响音诗《动》之解析
《当代音乐》2022年第5期111-113,共3页孔令伟 
有力的快板(Allegro marcato)《动》,是王西麟于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交响音诗二首》之一(其二为《吟》)。《动》在王西麟的诸多交响乐作品中具有特别的个性:以古典的奏鸣曲式结构为蓝图,采用现代的音乐语言,以单主题原则组织音乐材料...
关键词:王西麟 交响音诗 自由无调性 单主题展开 奏鸣曲式结构 
自由无调性结构下的音乐织体形态——以勋伯格《三首钢琴曲》op.11为例被引量:1
《黄河之声》2022年第2期45-47,共3页李大龙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勋伯格一直在试图寻找新的创作方法来替代传统调性体系。以勋伯格的《三首钢琴曲》op.11作品为例,具体阐述自由无调性在其作品中的详细运用与特点,揭示了在20世纪初以自由无调性为主要的创作技法仍是当时作曲家...
关键词:无调性 勋伯格 调性 对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