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阳

作品数:242被引量:427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庞军李艳红唐宏亮甘炜严洁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循经刮痧与艾灸联合护理措施干预对足少阳胆经头痛病VAS以及ADL评分影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5年第2期192-195,共4页贾朋环 
探究循经刮痧与艾灸联合护理措施干预对足少阳胆经头痛病VAS以及ADL评分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足少阳胆经头痛病患者,西药治疗及常规护理(对照组30例),小柴胡汤加减辅以中医护理技术循经刮痧联合艾灸干预(观察组30例)。结果 对...
关键词:循经刮痧 足少阳胆经 头痛病 疼痛感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少阳病实质
《国医论坛》2025年第1期4-7,共4页梁海 陈梨花 
福建省卫生健康青年科研课题(2023QNA080);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课题项目(XB2021032)。
基于脑肠轴理论,归纳了少阳病的三组症状,即“消化道症状”“精神症状”“其他或见症状”。认为足少阳胆、手少阳三焦的生理功能与脑肠轴理论相似,联系了少阳病三组症状的信号交互,是导致少阳病的主要机制。在治疗上借鉴脑肠轴理论,明...
关键词:少阳病 脑肠轴 手少阳三焦 足少阳胆 少阳轴 张仲景学术学说研究 
从“少阳主骨”“髓虚应胆”视角论治骨质疏松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5年第1期103-107,共5页熊思成 杨大奇 刘振鑫 李龙军 梁祖建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A1515011469)。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逐渐成为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中医主要通过“肾主骨”理论对骨质疏松症进行阐述,而对于古代经典文献中记载的“少阳主骨”“髓虚应胆”的观点缺乏系统性探讨。立足于这两个理论,本文指出骨质疏松症...
关键词:骨质疏松 少阳主骨 髓虚应胆 足少阳胆经 枢机 气机 
悬钟穴定位及经属之源流考辨
《上海针灸杂志》2024年第10期1160-1164,共5页王宇 李艳梅 陈少宗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ZR2020ZD17)。
悬钟穴作为临床常用穴之一,长期以来针灸学界将其与绝骨等同,并归入足少阳胆经。该文通过查阅古今主要针灸文献中悬钟的定位和主治,分析其源头与演变,并阐述悬钟穴正确定位及主治,认为现代针灸学中的悬钟与古籍所载“悬钟”出现名实分...
关键词: 悬钟 经络 足少阳胆经 腧穴 综述 穴位考证 
阳陵泉穴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4年第7期55-55,共1页
阳陵泉,经穴名,出自《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别名筋会、阳之陵泉、阳陵,属足少阳胆经。定位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功能主治。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舒筋利节。主治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膝肿痛、下肢痿痹...
关键词:阳陵泉穴 小腿外侧 小儿惊风 疏肝利胆 清热利湿 足少阳胆经 吞酸 膝肿痛 
活动脚尖促健康
《家庭医学(上半月)》2024年第7期50-50,共1页王荣华 
双脚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上分布着许多经络、穴位,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中医认为,各脚趾与脏腑相通,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对应的穴位。肺、大肠属金,对应大趾;脾、胃属土,对应二趾;心、小肠属火,对应三趾;肝、胆属木,对应四趾...
关键词:足少阴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阳膀胱经 小腿肌肉 足阳明胃经 人体心脏 足少阳胆经 
穴位养生:光明穴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4年第6期55-55,共1页
光明,经穴名,出自《灵枢,经脉》,属足少阳胆经。定位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功能主治清肝明目,舒筋活络。主治目痛、夜盲、近视、目花等目疾,以及胸乳胀痛、乳少、下肢痿痹。
关键词:小腿外侧 足少阳胆经 目痛 乳少 清肝明目 光明穴 腓骨 舒筋活络 
不明原因的臀腿痛,可能是胆经不通
《中医健康养生》2024年第5期61-62,共2页颜纯钏 
引起臀部及大腿外侧疼痛的疾病有很多,像前文所说的臀肌失忆症、坐骨结节滑囊炎,以及大家熟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不过还有一种没有明显诱因的臀部及大腿外侧疼痛,可能与中医所说的“胆经不通”有关。胆经不通,使其循行区域疼痛臀部、...
关键词:不明原因 足少阳胆经 环跳穴 循行 腰椎间盘突出症 臀肌 坐骨结节滑囊炎 失忆症 
周友龙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被引量:1
《中医学报》2024年第4期798-802,共5页岳姣姣 
河南省中医药青苗人才培养项目{豫卫中医函[2021]16号}。
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病理基础为气虚血瘀,气虚是内在基础,瘀血是病理产物,气虚和血瘀始终贯穿于中风整个病程。中风后出现肢体痉挛根本原因在于气虚血瘀。临床根据经络辨证理念以益气活血法为经,经络组穴为纬,组成益气活血法针灸组穴,主要...
关键词:中风后肢体痉挛 益气活血法 针灸取穴 手阳明大肠经 足少阳胆经 督脉 夹脊穴 周友龙 
《灵枢经》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针刺治疗足少阳胆经偏盛型失眠患者的临床观察
《中国医学创新》2024年第10期25-29,共5页袁艳红 韩一益 王丽娟 裴梦莹 李红 阚仁惠 安静 
江苏省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YK2021041)。
目的:探讨《灵枢经》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针刺治疗足少阳胆经偏盛型失眠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盐城市中医院治未病科、针灸脑病科、内分泌科就诊的60例足少阳胆经偏盛型失眠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
关键词:《灵枢经》 人迎寸口脉诊法 针刺 足少阳胆经偏盛型 失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